让文化人才近悦远来

——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之实施文化人才培育行动

发布日期:2025-05-15 09: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育力度

●锻造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涵养最优文化生态

“我们的村晚”活动现场,村民从“灶台”走向“舞台”,琴声泠泠、舞姿翩跹;在“萧山花边教学馆”,十岁孩童伏案执针,细密的针脚在麻布上绽开莲花;在欢潭老街,文化特派员与文化管家携手带来丰富活动,文化艺术化为随处可拾的微光……

这样的生动实践,正是萧山区实施文化人才培育行动的缩影。随着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幅立体化人才培育图景正渐次展开。

筑巢引凤

构建文化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文化创造核心在人。”蓬勃向上的文化产业,需要人才在其中“搅动风雨”。而引才育才,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共建,需要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环境营造协同发力。

为筑巢引凤,打造文化人才生态闭环,萧山正在制度层面形成保障。日前,我区F类人才认定目录更新“扩容”,在原有行业人才基础上,将文化人才等“新型人才”也纳入其中。符合规定的文化人才,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浙江省兰花奖获得者等,不仅在租房方面给予最高12万元的补贴,子女教育、住房保障方面也都福利满满,让他们在萧安心、安身、安业。

而《萧山区高层次文化人才项目扶持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则是从“高、精、尖、缺”项目入手,有利于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有创新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团队。政策明确规定,将文化、旅游、体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分为“逐潮”与“领潮”两类,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500万元的扶持资金,覆盖文化传播、非遗传承、文艺创作、体育赛事、旅游开发五大领域。

相比于旧政策,新政策扶持范围将体育类项目从“游泳”“网球”类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全部体育类项目;新增“旅游项目及其团队”;项目领衔的高层次人才类别由杭州市D类及以上人才调整为杭州市E类及以上(或相当于E类及以上)人才。

评审标准、资金管理也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将项目扶持资金调整为对符合条件的“逐潮”项目,按照一类、二类、三类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领潮”项目,按照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如此一来,人才有了“栖息地”“孵化器”,文化的创新、创意、创造呈奔流态势。接下来,萧山还将建立文化大家名家智库,深入推进萧山籍文化名家回归,引聚国内外文化领军人才、名家大师。同时,强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头部文化企业联动,不拘一格加大文化人才招引力度,形成“人才共育、项目共推、成果共享”合作培育机制。

种文化、育文化

锻造基层文化生力军

召唤返乡人,也要培育新乡人。文化特派员,就是去“播种”的人。

日前,由市级文化特派员季靖领衔,于欢潭村举办的第一季短视频创客营进入招募季。该项目以“揭榜挂帅”机制招募青年创客,针对古村业态单一问题,以“古村+汽车+非遗”为核心元素,以手机短视频为载体,传达欢潭村多样化的生活美学,传播欢潭文化IP。

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创客营,让外地青创客与原乡人实现了价值共创、文化共创,自发成为建设乡村文化的主要力量。“外部输血变为内部造血,古色古香的欢潭村,将是一个文化永续、孕育未来的活力村庄。”季靖表示。

文化特派员汇聚文化力量、开展文艺辅导、组建文化团队,就好比“播种灌溉”的过程,让原住民变为文化生力军,让乡村文化建设的动能更为长久和澎湃。

当然,基层文化队伍的壮大,也离不开“文化管家”模式的持续升级。

舞龙舞狮、舞蹈、顺口溜……2025年1月,戴村镇大石盖村年俗嘉年华暨“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热闹开幕。大家纷纷表示,自从有了文化管家,自己从“素人”化身多才多艺的“达人”,上课、练习、表演、参赛,日常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简言之,文化管家就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快递员”,他们每周有4天下沉到镇街文体中心、村社文化礼堂等进行驻点服务,需要精准对接群众的“点单”需求。让乡村的文化供给不再是处于“开盲盒”的状态。

比如,上台表演需要妆造,村里会备好化妆包,安排化妆课;许多村民对拍视频感兴趣,拍摄和剪辑课程应运而生;走秀对村民的舞台感要求很高,形体课顺势推出。镇村两级和“文化管家”携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以前不知道到哪找信息、查师资,文化管家提醒我,在‘浙里办’App或微信小程序中点开‘浙里文化圈’查找一下,就都有了。”家住萧山区北干街道的潘女士说,在文化管家的引导下,通过“浙里文化圈”抢课、约课及看演出、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在家就能规划管理好自己的文化生活,出家门15分钟内就能体验品质文化。

在区级、镇级、村社级“文化管家”的帮助下,舞蹈队、舞狮队、越剧社等多支队伍发展得如火如荼,文化春风浸润着萧山的街镇乡野。

接下来,萧山还会持续优化文化特派员、基层宣传文化员、文艺志愿者、文化管家四支队伍力量配备,开展基层文化人才轮训计划,大力推广“名家带徒”“梯队培养”等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培育乡村运营师、乡村文化能人、传统文化传承人等,将更多文化的种子,“种”入广袤的乡村大地。(王美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