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萧山区南宋官窑艺术馆携手萧山区朝晖小学,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馆校合作模式,探索“非遗+教育”融合新路径。
南宋官窑艺术馆是省级非遗“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单位、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联盟单位,成立20年来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此次馆校合作,通过打造“南宋官窑微型博物馆”、系统性学科融合课程开发以及产学研联动等,让南宋官窑这一传统技艺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走进朝晖小学“南宋官窑微型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宋瓷作品陈列其中,吸引不少同学驻足观赏。每件展品旁都配有电子讲解播放器,讲解音频由学生在艺术馆专业老师指导下录制,只需按下按钮,就能听到南宋官窑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我们在学校打造的‘微型博物馆’,将作为艺术馆馆外延伸空间,也是朝晖学子的‘第二课堂’,通过常年举办学生陶瓷作品成果展、南宋官窑‘小小艺术家’艺术展演节、陶瓷文化研学营等活动,形成‘学习—创作—展示’闭环。”南宋官窑艺术馆馆长、非遗传承人叶佳星介绍说。
在课程融合方面,馆校双方联合发起“宋韵新生,跨学科视角下的南宋官窑”课程实践项目,以南宋官窑经典器物为纽带,通过“文物+学科”的融合模式,引导学生多维度感知传统文化。目前,美术、摄影、科技三门学科均已进馆开展研学活动,如《官窑+美术:“晖·窑”瓷韵彩绘营》《官窑+信息:“晖·窑”云上博物苑》等。
此次馆校合作还延伸至课堂之外的文旅场景。南宋官窑艺术馆依托现有馆藏资源,为朝晖学子量身打造“宋瓷文化”研学路线,并聘任9位“红领巾宣讲员”,用生动语言讲述官窑故事,让南宋官窑这张文化“金名片”在校园焕发新活力。
“这一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美育的局限性。”朝晖小学校长缪汉权表示,学校将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纳入特色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创新”融合教学,学生不仅能近距离观摩作品,还能参与布展策划、撰写讲解词等,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接下来,南宋官窑艺术馆还将联合朝晖小学打造线上展厅,同步实现作品“云参观”,让这座校园里的微型博物馆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童宇倩 王俞楠 朱淑颖 黄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