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邓军

发布日期:2025-04-10 17: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分享: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法定代表人邓军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旅学路177号
开办资金(万元)17050经费来源经费自筹
年初数(万元)17050.21期末数(万元)16456.70
宗旨和业务范围充分发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和杭州市、萧山区的产业区位优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发挥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功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引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合作交流;教育科技培训。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9MB1H00366H举办单位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紧密围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政校共建”体制机制优势,深度融入萧山“2+3+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努力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萧山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自身贡献。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产教融合,构筑人才培养新高地高质量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育人成效突出,首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100%。主要效益为:一是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系统推进课程体系创新,开设课程120余门,其中行业特色课程30余门。创新实施“电磁科学”“卫星互联网”“工业软件”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专项,获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导师专项培训3次。稳步推进博士培养体系建设。二是创新实践不断加强。全面推进专业实践“半月报”信息化管理,2023级研究生专业实践落实率达100%。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0项,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与海康威视共建“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典型案例(全国仅18项)。成功承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2024年学术研讨会,办学影响力显著提升。三是育人成效显著提升。首届毕业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340余项,完成技术报告2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0余项。20余人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获得者,2人入选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硕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获评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优秀实践成果各1项,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广泛认可。(二)产研协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推进科研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科研经费到款实现“三连增”,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含重点项目1项),获评浙江省尖兵项目3项、创新创业团队2项(千万级)。主要效益为:一是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获批“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试点;建设全省模拟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级重点支持认定,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创新平台体系,为萧山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坚实支撑。二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在《Nature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发表I类贡献度论文10余篇,联合发行《AdvancedImaging》国际期刊,成功主办“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近30项,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全面推进“一院一所四融合”战略,与海康威视、中电36所、安恒信息等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新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横向合同签订数量不断增长,合同/协议经费到款金额不断提升,实现“教科人一体贯通”。四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成功承办西电校友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分区赛,举办科技成果路演4场,培育萧山区“5213”创新创业项目6项,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生态。(三)引育并举,建成高层次人才聚集地高质量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人才引育质量显著提升,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为萧山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效益为:一是人才引聚机制不断创新。构建“主动寻访+专场宣讲+国际论坛”立体引才体系,院领导带队开展人才寻访和专场宣讲10余次,成功举办第四届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全年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近30人次、省部级项目10余人次,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二是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完善。创新构建“编制保障—职称评审—成果互认—招生指标”四位一体人才支撑体系。实施“大师总师进校园”活动10次,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近30项,人才成长通道全面畅通。三是人才评价机制更加健全。深化PI制改革,建成运行PI团队近40支。创新实施“预警分析+晾晒比拼”双轮驱动考核机制,激发研究所和PI团队创新活力。(四)开放合作,拓展国际交流新领地高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学体系建设,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邀请60余位海外专家来院交流(含Fellow级专家5人),师生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报告超40人次,推动签订校际合作协议2项。主要效益为:一是国际化办学新生态得以构建。创新实施“引智+育才”双轮驱动战略,新增高水平长聘外专家1人,创办国际期刊1项。深化“大师讲堂”品牌建设,全年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讲座60余场,营造浓厚国际化氛围。二是学生国际视野得到拓展。出台《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资助管理办法(试行)》,支持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全年学生国际交流人数达30余人,其中赴境外交流9人,国家公派研究生2人,毕业生海外深造3人,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三是国际化服务保障实现优化。开发研究院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实现校聘、院聘人员“一个入口、一体审批”。积极畅通院聘人员在杭因公出国(境)通道,为国际化办学提供有力支撑。(五)强化保障,打造服务地方枢纽地高质量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服务保障效能显著提升。2024年9月底完成园区建设,11月中旬实现整体搬迁,智慧校园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上线。主要效益为:一是打造现代化智慧园区。创新构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双轮驱动体系,建成“一网通办”门户,实现师生业务和空间场景应用一站式数智化。优化园区管理服务和运营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提升研究院品牌影响力。牵头成立萧山区科普联合会并担任会长单位,开展科普活动20余场,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报道12条,其中“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获央视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三是深化校地协同发展。创新建设西电附属钱江学校,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全方位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核查,本年度本单位暂无相关问题及异常情况。
四、下一步打算1.聚焦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效。推动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高质量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专项,校企培养研究生不少于550人,开展创新实践重点项目攻关指导,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聚焦开拓融合,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争取“国家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试点转入正式建设,新增省部级平台不少于1个,原有省部级平台通过验收。3.聚焦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正式园区新兴产业生态,引进企业30家,其中培育“5213”项目12个。建立“企业进校园”机制,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不少于6个。完善概念验证体系搭建,更新“概念验证基金”管理模式,融入“拨投结合”助力研究院自我造血。4.聚焦机制创新,做优教师引育体系。优化组织架构,构建以研究院为主体的岗位聘任体系。持续不断引聘高水平科研人员。加强PI团队精细化分类分层考核与评估。5.聚焦两个全面,打造科创园区样板。系统制定“十五五”发展规划,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形成规范化运营体系,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服务能力,打造教科人一体推进的科创园区样板。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3月20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开办资金变更);2024年11月22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住所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2024年10月18日至2029年10月1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度党建工作专项优秀单位”;荣获“第七届西电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最佳组织奖”;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度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