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

鲜美的季节来了!如何预防食物中毒?萧山市场监管局送您一份“春季饮食指南”!

发布日期:2025-03-05 10: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微生物也活跃了起来。萧山今年的春天温度变化频繁、冷暖交替,各种细菌病毒也就容易滋生传播,饮食安全方面稍不留神就会中招,造成食物中毒。一般来说,春冬换季时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可归结为三类,分别为毒素类、细菌类和病毒类,普遍存在于日常接触的各类生熟食品中。由于不注意卫生或加工储藏不当,风险进一步加大,而且体质较弱的小伙伴往往是高发人群。哪些食物有引发中毒的风险?一起往下了解:

一、四季豆。四季豆潜在毒素类中毒风险。生的或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若没有被完全破坏,吃了后便会中毒。一定要彻底煮熟后才能放心食用。

二、野蘑菇。路边的蘑菇你不要采~~野生蘑菇有毒素类中毒风险。野生蘑菇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合物,如毒伞肽、毒蕈碱等。鹅膏菌和豹斑毒伞是含有剧毒的常见毒蘑菇。普通市民难以区分野生蘑菇是否可食用,大家出游时切不可采摘啊。

三、海鲜产品。海鲜多有副溶血性弧菌,需彻底加热。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属于细菌类风险,其主要污染海产品,如蟹类、乌贼、章鱼、墨鱼、带鱼、海虾、螺肉等。食品若被污染且存放温度较高时,副溶血性弧菌则会大量繁殖,食用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则易中招。

四、贝类。未煮熟的贝类不能吃,诺如病毒隐患高,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属于病毒类风险,其感染常与进食未煮熟的贝壳类产品有关,市民应该注意个人卫生、生熟分开,加工食物(特别是贝类海鲜)要彻底煮熟烧透。

五、禽类食品。禽流感季节性流行,不接触活禽、病死禽。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冬春季节,其H7N9亚型和高致病性H5N1亚型常在禽间出现季节性流行,属于病毒类风险。市民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鲜、冻禽畜及其产品,如“冰鲜、冻鲜”禽肉产品等,并烧熟煮透后再食用。

六、螺类。买螺嗦螺要小心,福寿螺千万不要吃。福寿螺是极具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繁殖迅速,对水域和环境不挑剔,河流池塘、阴湿沟渠、水田等地都能生存,严重破坏地区生态。它还威胁人体健康,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易感染寄生虫病。福寿螺体型大,完全炒熟耗时久,口感硬,一些商家为节约成本和保证口感,用其代替田螺且煮得半生不熟,食用后易引发急性肠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