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教育工会联合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举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比赛,来自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近五百名教师参加了比赛。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比赛究竟比什么?当天,老师们以2人为一组合作参赛,需要根据现场公布的主题,在1小时内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教学内容、图片、视频等素材,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案例文档及配套的PPT演示文稿。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对生成教学素材所使用的平台不做硬性规定,豆包、DeepSeek、文心一言等都可以。所有的资源生成,教案修改,PPT制作全部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也就是说,比的就是老师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和熟练度。
“1小时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更明显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提供的丰富数据和材料,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南都小学孔逸民老师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周瑜和曹操两个人物的智能体,让学生通过与智能体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的沈鹏鹏老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沈鹏鹏表示数学问题如果与日常生活挂钩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原先我觉得生活中应用不多,但是人工智能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如在野外探险时,可根据两个已知角度和一段已知距离,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角函数计算出到目标地点的距离。”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如何更好地拥抱这项技术也成了教育教学中的一道必答题。
“如何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想最关键的是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必须打造一支有较高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队伍。”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黄小龙表示,此次活动的举行,就是希望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教学方法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智能化新动能。“下一步我们也将组建萧山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讲师团,逐步以送教上门或者线上培训的形式,开展系统性的全员培训,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的顺利开展。”(王俞楠 项哲斌 俞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