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区划地名事务中心(杭州市萧山区殡葬事务管理中心)

肖枫

发布日期:2025-03-20 22:14 访问次数:
分享:

单位名称杭州市萧山区区划地名事务中心(杭州市萧山区殡葬事务管理中心)法定代表人肖枫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博学路618号科创中心C座2楼
开办资金(万元)29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24.87期末数(万元)28.31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全区行政区域规划研究和修订事宜,协助做好地名规划编制和实施,承担行政区划调整相关行政辅助;承担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日常管理和边界争议调处;承担地名命名和更名审批、门牌编制审批的行政辅助;承担地名使用、地名标志、门牌、地名档案、地名图书、学术研究等各项管理服务;宣传贯彻国家殡葬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做好指导全区公墓、殡仪馆等殡葬设施建设和管理;承担殡葬行业服务机构的审批监督检查等事务性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9E94719076F举办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民政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地名中心紧紧围绕十大项目,守护城市记忆,讲好地名故事,殡葬专项整治,夯实惠民基础。标志成果提炼上地名殡葬已有6篇文章分别刊登于中国社会报、浙江民政信息、浙江民政期刊、杭州民政报及萧山政务信息。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地名方面:3个省级荣誉。一是成功创建浙江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试点,相关工作经验推荐至民政部。二是承办全省“乡村著名行动”现场推进会,作为典型代表上台发言。全省最大的地名研学展示基地-浙江潮地名文化馆在南阳街道美女坝落成并开馆,被省厅授牌为浙江地名文化研学基地,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分别得到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燕翀、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德彧及省市领导高度肯定。三是瓜沥镇成功创建为第三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十大项目推进计划,通过专家论证等形式命名了一批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时代好地名(23条道路、2座桥梁、1条隧道)。打造了一批体现乡村特色地名标识标牌。(城厢街道潇湘社区地名文化墙、浦阳镇径游村、党湾镇庆丰村等数字门牌6处、临浦镇新港村等树牌立碑5处)。进一步深化了“萧萧讲地名”品牌影响力,讲好地名故事。联合湘湖研究院、湘管委策划“跟着地名游湘湖”系列宣传,联通湘湖景点地名做好地名故事专辑;联合区委党研室(区志办)、区档案馆策划“跟着地名学历史”系列宣传,每月根据历史事件推出地名故事专辑。北干街道、益农镇、衙前镇积极开展地名文化进校园等活动10次,特别是南阳街道成功打造地名文化新地标。并推动了地名赋能利农惠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布“乡村著名”City游萧山首批8条地名研学路线”,积极推动地名标识品牌建设,研究制定地名标志农产品保护名录,“萧山萝卜干”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目前已形成年产值5亿元的产业规模,为35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殡葬方面:3项省级领先。一是验收通过新街和进化2家老旧公墓省级试点改造,提高群众使用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成功承办全省殡葬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暨竞赛选拔大赛,多措并举提升殡葬服务能力。三是率先在全省实现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告别(守灵)、生态安葬等6大项全流程免费民生实事。结合深化移风易俗破解安置小区白事扰民十大项目推进计划,殡的方面主要是引导集中治丧推进“白馆外移”。盈丰街道试点先行,率先出台经济奖补文件政策奖励每户5万元的资金用于鼓励原住民实施“白事外移”。同时将济仁华庭白馆为转换街道卫生院。其他还有如城厢街道湘湖人家白馆已转换邻里食堂、宁围街道金珺澜庭白馆转换为仁孝馆等。累计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200多场,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强化移风易俗丧礼改革的自觉性。结合双随机、殡葬领域专项整治等形式开展殡葬用品店专项整治,累计出动执法检查560人次,检查295次,责令整改30起,下发宣传折12077份。葬的方面,通过多部门联合年检、双随机执法检查等举措集中整治,摸清家底、建章立制、分类施策。今年以来,杨区长4次听取我区殡葬管理工作专题汇报,实地走访调研重点镇街,并召集规资、农业、等部门召开公墓价格、公墓建设与管理等座谈会,指导全区殡葬管理工作。我局牵头职能部门及分管镇长也召开7次殡葬领域工作推进会,进一步规范公墓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从源头把控,进一步细化属地镇街及部门职责。认真梳理完善殡葬领域问题排查,审慎稳妥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全域排查,摸清底数,重点对审批、建设、运营情况数据进行再排摸、再核对,并加强与规资、林业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比对,进一步提高排摸数据的精度。采取整改销号管理,能立即整改或整改难度较小的,坚持边查边改,及时整改到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乡村著名行动”是一个涉及到多条战线。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通力合作,镇街全面参与的重大工程。这就对我们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借势借力,深入推进与文旅、农业农村、教育、交通等多部门的融合,才能将这项工作有力推动,做出成绩。2.殡仪服务市场有待进一步整顿。市面上的殡仪服务一条龙鱼龙混杂,大多数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水平都比较落后,与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弘扬不相适应。随着杭州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外界越来越关注杭州、关注萧山,现有的殡仪服务水平与当前的城市建设和文明程度已不相匹配,特别大部分安置小区的白馆设施陈旧、使用率不高,治丧点噪音扰民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收费项目也不是很透明。
四、下一步打算1.推动一部方案编制。《萧山区地名总体方案(2024-2035年)》,一次规划分2年完成。会同规资、交通、农业、地铁等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街路巷、桥梁、交通运输设施、公园绿地、河流湖泊、轨道交通站点、其他专业设施等7类地名共同开展编制工作,形成方案初稿并开展部门意见征询、专家论证、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相关程序,汇总各方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方案。2.推进一个行动:乡村著名。以南阳街道为试点镇街,积极推介浙江潮地名文化馆,实施“地名是回家的路”潮地名文化传承公益项目,强化部门协同,释放地名在公共服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产业共富等方面的动能,感召青年贤才回归家乡,致力于乡村振兴。挖掘、推广一批地名标识“乡字号”“土字号”,探索“地名+旅游休闲”“地名+历史文化”“地名+农产品推广”等模式,推动乡村地名文化建设、地名应用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地名利农惠农。3.改革破题,打开殡葬管理新局面。培育生态环保、绿色节地、厚养礼葬的现代殡葬理念;积极探索与国企、专业化团队合作,引导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拟定国企参与公墓改造提升方案;以新一轮殡葬设施专项规划修编为契机,充分盘活现有资源,科学合理调整全域布局。持续深化移风易俗项目,实施“双引”计划,引进国企参与,确保殡仪服务的公益属性,以小区“白事外移”为切口,提升全区殡仪服务质量;引导集中守灵,打造区域性殡仪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全区白馆功能转换,守灵服务外移。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