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

叶海波

发布日期:2025-03-20 22:11 访问次数:
分享:

单位名称杭州市萧山区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法定代表人叶海波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南路延伸段南江载清公园内(地铁曹家桥A2出口处)
开办资金(万元)676.00经费来源财政补助
年初数(万元)162602.60期末数(万元)170709.24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城市河道建设、有机更新和保护的相关事务性工作。承担城市河道防汛排涝、调配水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公共供水设施保护、运行及特许经营相关事务性工作;承担城市节水管理相关事务性工作,开展节水型城市、单位、小区的创建工作;承担城市河道、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城市公共供水相关许可项目和安全生产事务性工作;承担管理范围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事务性工作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9668021979F举办单位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萧山区城市水设施河道中心围绕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定一个目标、争创四个一流、建强一支队伍”的“141”工程,坚持做优水生态,写好水文章,持续抓好城市河道建养、民生实事项目、供排水监管等各项工作,全方位推动城市水环境品质全域提升、全面提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以队伍建设为驱动,推动管理效能提质升级坚持党建引领,队伍活力持续增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党员活动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员先行示范”活动,提升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通过“阅读分享交流会”,增强党员理论知识,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坚持人才培养,干部队伍持续提升。继续推出“师徒结对”,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青年同志更好地适应岗位。2024年中心开展4期年轻干部谈心谈话,通过座谈会的形式,班子领导与青年干部深入交流,提升青年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坚持创新赋能,宣传实效持续改善。结合业务特色和民生项目,构建多元化宣传矩阵,展示治理成效。举办增殖放流、打击非法捕捞、优化水源等大型活动;利用“浙江在线”、《浙江日报》等省市级媒体,宣传二供改造、管网有机更新等民生实事;根据节假日、季节特色开展业务宣传等。(二)以牵头项目为抓手,助力公共服务走深走实坚持民生为先,民生实事高效完成。2024年中心牵头的5项省市区民生实事均提前完成。0.11公里污水管网改造,改善了该路段污水满溢的状况;0.41公里雨水管网改造,有效解决该路段雨季积水问题;4公里浦阳新八径线供水旧管改造,缓解了区域供水低压问题;14个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大幅提升小区供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坚持科学规划,内涝治理精准实施。完成萧山区城市极端暴雨防范应对方案的编制工作。依托内涝专班在全面普查和摸清城区内涝积水点的基础上,督促完成了区内7处严重积水点整改,有效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坚持责任上肩,行业监管有效保障。以常态化巡查为保障,对区内四家供水厂共开展检查53次、两家污水厂检查12次,污水泵站检查59座,全区供排水管网进行抽检23次,累计长度50余公里,共发现附属设施问题600余处,均已整改完毕。(三)以基础建设为支撑,促进河道环境水清岸绿坚持数智赋能,水域养护提档升级。拓展智慧河道平台应用,强化监管,不断推动养护管理精细化。突出易脏河段的强化管理,日均清理垃圾达6.5吨。深化日常巡查考核,全年抄送相关责任主体河岸问题615个,开展河道保洁作业考核110余次。坚持纵深推进,园林管理稳中求新。结合双最公园季度评比,专人落实3处“双最”绿地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通过班组考核与抽检,督促班组深化绿地养护力度,今年以来共开展绿地巡查120余次,出动8000人次做好苗木补种工作,补种绿化13000余平方米。强化安全保障,全面排查水、电及公园设施的安全隐患,实现全年“安全零事故”。坚持文化传承,工程建设守正创新。以宋韵文化为主线,将其融入工程建设主题之中,高质高效完成了杜湖内河沿线整治一期工程,获得了周边市民的一致好评。积极推进安桥直河公园及泵站工程、第二桥河整治二期工程以及相关清淤项目,进一步扮靓城市河道风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牵头抓总力量弱争先创优较为艰难。作为民生实事牵头单位,面临较多的责任单位,较少的制约手段,导致个别单位对相关任务推诿拖沓时,缺少制约力,从而形成工作推进缓慢的现象。行业监管缺乏制约。部分镇街对排水管网管养工作重视不足,未系统性的安排辖区内排水设施养护计划,导致管网检测清疏等工作滞后;部分属地街道对河岸问题缺乏足够重视,致使相关抄送问题无法形成闭环。(二)部门对接阻碍多政策制度要求不一。在开展河道清淤项目中,由于清淤单价预算过低,且淤泥性质特点,导致相关证件无法办理,监管存在盲区,清淤工程推进受阻严重。考核体系标准不一。在市级河道考核体系中,存在考核内容、体制机制差异,对我区在全市考核排名中造成了严重影响。(三)政策制度落地难重点工作推进艰难。再生水利用率是24年考核的重要指标,根据省市相关要求,我区需达到15%。但是受制于管网分布、成本考量及污水厂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区目前实际为12.75%,短期内要获得增长,难度极大。加价缴纳意识不强。目前市级部门已经执行非居民用水户定额累进加价工作,并要求各区在2025年全面实施。然与区发改进行多次对接后,仍未取得关于新政落地的具体进展。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中心将始终坚守“目标不能降,要求要更严”的工作目标,做深做实牵头抓总、深耕业务、创新党建新篇章。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动河道工作迈上新台阶。(一)聚焦考核与民生,力促工作双提升加强沟通协调。加强与上级部门,特别是与市河道中心的紧密协作,主动对接,精准把握考核精髓,确保考核工作有的放矢,每月细致分析考核反馈,针对短板制定改进措施,力求在既有成绩上实现更大突破。加强谋划落实。对2025年相关任务早谋划早启动。确保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污水管网有机更新、雨水管网修复改造等任务提前完成,并紧密跟踪各项检测修复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重点推进。重点落实被区人大预算三审列为重点审查对象的二供改造项目,确保高质量推进,切实保障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二)聚焦业务与建设,深化建管精细化细化内控管理智慧化。通过不断细化内控制度,加强智慧河道钉钉平台及城市河道智慧管理系统的深度应用与管控,不断深化河道管理的智慧化、精细化。完善河道拓面系统化。紧跟城市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城市河道扩面工作,理顺城市河道管理机制,做好河道环境长效管理。创新河道建设多元化。结合区域特色,融入更多文化创新元素,提升河道建设的文化内涵与观赏价值,高质量完成安桥直河公园及泵站工程等项目。(三)聚焦特色与难题,激发河道新动能打造党建品牌新阵地。深化党建品牌建设,创新开设《碧水课堂,水润未来》党建课程,通过组织相关体验活动,宣传团宣讲等,以党建为引领,增强公众对水设施保护的认知与参与感。实现攻坚克难新突破。面对非居民用水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沿河绿地纳管等重难点任务,发扬“啃硬骨头”精神,确保每一项任务获得突破。探索资源利用新渠道。积极摸索河道资源的社会化利用模式,在水上运动赛事、河岸公园经济、南门江及城区至湘湖沿河游步道沟通的项目推动上做出一定前期探索。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2025年1月获得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绩效评估2024年度优胜单位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