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首批机坪无人车来了

萧山机场实现货物牵引车自动驾驶

发布日期:2025-03-14 09: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车辆启动中,请注意。”昨日上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引进的2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在机坪内完成最后一轮测试,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也是华东地区首批进入试运行的机坪无人车,标志着萧山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迈入新阶段。

“目前,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在复杂工况和不利天气测试中,均能实现安全高效运行,符合民航运行规范相关要求。”萧山机场地勤公司装卸二部经理孙涛说。根据车辆运行统计数据测算,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最多可装载货物20吨,在满电情况下可持续运行8小时,可使货物运输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15%,且操作准确率达100%。值得一提的是,萧山机场是民航局发布《机场无人驾驶设备应用路线图》后,首批获批引入无人驾驶车辆的机场之一。

据悉,无人驾驶车辆基于通用自动驾驶技术栈U—Drive打造,车身搭载了激光雷达、DGPS和摄像头等多类传感器,可实现厘米级高阶精准定位。

在行驶中,车辆可精确感知周边环境,当人员靠近车辆1至1.5米时,车辆会发出语音报警并自动停车避让,还会智慧检测机坪上的飞机位置,实现多车协同、精准停靠等功能,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基于无人车云端智能管理平台,机场工作人员可进行有效管理调度和远程监控。

自2023年底起,萧山机场就积极开展设备申报工作,并于2024年12月首次引进2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在国际货站与机坪之间开展了近4个月的实战测试。截至目前,车辆已完成30余项功能测试验证,覆盖了雨、雾、道路结冰、无夜间照明等各类特殊场景,累计测试里程超1500公里,减少了90%以上的人工操作风险‌。

与已经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应用的香港、乌鲁木齐等机场不同,萧山机场首次将无人车应用于长隧道内。应用测试的东北空侧隧道总长700米,因隧道封闭结构导致卫星信号偏弱,且出入口的环岛结构叠加上下坡形成复合型视觉盲区,给无人驾驶车辆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机场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语义定位”技术,将环境语义信息与高精度定位相融合,突破了传统定位技术的环境限制。比如隧道内车道线、地面标记、电线杆、交通信号灯等元素,通过摄像头或激光雷达,将其转化为可识别的结构化数据,可以有效提升复杂场景的适应性和驾驶决策的安全性。‌

下一步,萧山机场将逐渐增加无人车的货物负载,预计2026年年初无人车会正式投用,每日可保障航班20架次以上。(黄婷 施东杰 童子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