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将便血当“火龙果后遗症” 险酿悲剧

发布日期:2025-02-28 09: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近日,萧山区中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名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命悬一线的患者。令人后怕的是,该患者在持续便血一周后才前往就医,而延误治疗的“元凶”竟是患者误将便血归咎于食用了红心火龙果。

其实在最初开始便血的时候患者张先生就已经发现了,但是并未警觉。他告诉医生:“刚开始发现粪便呈暗红色,还上网搜了一下,以为是最近吃的红心火龙果后的正常反应。但是后面几天就感觉不对了,每天解4到5次血便,甚至还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就连走路去厕所的力气也没有了。”

送医当天,张先生晕倒在家,幸好在昏迷前他拨打了120。急救医生把他送到区中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其血红蛋白已降至危急值,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接诊医师王嘉炜说:“患者入院时已处于失血性休克早期,血压低,心率快,浑身湿冷,好像从水里捞起来一样,若再拖延,极可能因失血过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原来患者本就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但长期未规范治疗。此次便血初期,他仅通过网络搜索简单判断,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王医生表示,生活中有少数人对便血的认知仍停留在“食物染色”层面,却忽视了背后潜藏的致命风险。如果是火龙果这种食物导致的红色排泄通常在停止食用后1-2天内消失。若“血便”持续超过48小时或反复出现,需高度警惕病理性出血。

另外,真便血常伴随其他异常:比如呕血(咖啡色或鲜红色),头晕、乏力、心慌(贫血症状)、腹痛、体重骤降,既往有胃溃疡、肝硬化等病史情况。

其实便血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除痔疮外,消化道溃疡、肿瘤、血管畸形等均可能引发。不少患者在便血初期误以为便血是痔疮,险些延误救治。若出血量持续增加,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王医生提醒,一旦出现便血(尤其伴随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通过胃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关注一些消化道出血的预警信号,如:黑便或鲜红色血便,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柏油样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多为鲜红色血便;全身症状,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部不适,部分患者会伴随腹痛、腹胀等症状。( 盛凤琴    洪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