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杨梅住进阳光房 尽显“科技范儿”

发布日期:2025-02-17 09: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站在所前镇杜家村兰桃湾山脚眺望,半山腰的一片透明“阳光房”错落有致、气势恢宏,颇具未来感。这里正是杭州萧山依天红家庭农场杨梅采摘基地,“阳光房”里住着50余棵杨梅树,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

13日上午,记者在农场主杜谅的带领下,探访了这所“阳光房”。沿着蜿蜒的石板小路走进“房”内,只见一棵棵杨梅树遍布山坡,尽情舒展着枝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自从杨梅树住进这里后,长势更好了。你看,现在这些杨梅树开的花也比外头露天的要大很多呢,如果授粉及时,提前一周上市也很有可能。”杜谅指着杨梅树上一簇簇淡黄色花朵笑着表示,他对今年的杨梅品质和产量都很有信心。

作为我省最具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在大棚里种杨梅已不算新鲜事。杜谅表示,自己是从慈溪、余姚等地的梅农那里取来的经。2023年10月,在所前镇政府、区农业农村局支持下,“阳光房”动工建造,耗时一年多,直至去年12月完工,占地面积近6亩。

要在陡峭的山坡上完成这所“阳光房”着实不易,投入也不菲。但杜谅觉得还是值得尝试。他说:“以往没有大棚,梅农主要是靠天吃饭,到了采摘季如果遇到下雨,很多杨梅就会烂掉,而且也影响口感和品质。有了大棚之后,为杨梅的生长打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适宜的环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通过人工干预、智能化管理,不仅可以提升种植效率和产量,提高杨梅品质和口感,还能实现杨梅提前成熟上市,延长采摘期,抢占市场先机。”

穿行在这所“阳光房”内,可以发现这里“科技范儿”十足。这里设置有温湿度计量器、水肥一体化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自动喷洒系统等多种智慧化设施。

“只要按动按钮,就可以实现一键开关棚膜,做好大棚的通风和温控,也能让大棚里铺设的管道自动喷施水肥。”杜谅说着为记者演示起来。只见他按下其中一颗按钮,大棚周围和顶部的棚膜开始缓缓卷起,室外的寒气瞬间灌了进来。棚膜内侧还设有一层网纱,这就如同房子的纱窗,可以起到防虫的作用。

除了科技感,在这所“阳光房”内还配备了不少人性化设施。这是杜谅为了杨梅丰收季时游客采摘游进行的谋篇布局。只见“阳光房”内搭建了几处采摘平台,可以方便游客近距离接触杨梅,提升采摘的安全性,充分感受自然野趣。

从祖辈手中接管杨梅林后,杜谅一直坚持绿色生态种植,与时俱进,让杨梅林持续发挥效益。他介绍说,包括“阳光房”内的这片杨梅林在内,农场基地种植杨梅总共有100多亩。接下来,他还计划为这些杨梅树一一挂上“身份牌”,打造可追溯体系,让游客不光采得放心,关键更要吃得安心,打响自家“依天红”杨梅品牌,也为萧山杜家杨梅增光添彩。(何可人 李霖达 沈熙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