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82/2025-59115 成文日期 2025-02-17
发布机构 宁围街道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宁围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17 13:5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宁围街道
分享:

2024年宁围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宁围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合法性审查提质、两高一低攻坚整治等工作,为宁围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化两高一低攻坚整治。宁围街道推进两高一低攻坚整治,严格落实高风险败诉(纠错)案件一案一包案领导,联动司法所、法律顾问等力量,积极征询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专业意见,紧密沟通、协同联动,合力寻求矛盾化解突破点,实现行政争议零败诉零纠错。全年行政复议发案量12件,调撤案件1件;行政诉讼发案量36件,调撤案件11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出尽出”实现100%,持续促进“两高一低”整治工作提质增效。

(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建成宁围街道合法性审查中心,推进合法性审查纵深发展,以“一个领导小组+五个工作小组”的组织架构,不断提升审查质效,依托浙江省合法性审查系统和“宁聚蓝”3.0治理平台,今年以来共审查各类涉法事项162件,审查按期完成率达100%。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执法公示、执法记录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合法性审查制度,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及时召开集体讨论会议,邀请法律顾问、有关部门等共同参与,确保执法合法合理。

(三)促进政务信息规范透明。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0条,主要包括政策文件、民生实事、财政信息等方面政务信息;依据当事人申请回复信息共计17条,依法依规、按时按标准做好信息公开答复工作。此外,街道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多种新方式、新方法公开各项政务信息,塑造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法治政府形象。

(四)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2024年宁围街道着力建设基层规范化司法所,完成宁围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实体化运行“宁聚和”大调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解纷”,运行矛盾纠纷全量汇集、分类调解流转机制,今年以来调解案件3167件,调解成功率99%,涉案金额10156.39万元。

(五)夯实宣传教育基层基础。籍借新农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和街道相关部门队伍力量,先后开展了民法典宣传月、“建设法治萧山,巾帼在行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云端普法”进园入企活动、行政复议法六进等创新型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组织召开“宁聚学堂”法治政府建设学习活动,持续提升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推进行政行为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

(一)法治意识不够到位。在处理问题、化解稳控等事项上法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落后、法治能力不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行政水平有待提高。行政行为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情况,在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签订、行政执法等领域还需要进一步严格落实法定程序。

(三)法治服务不够精准。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涉及征迁安置、物业纠纷、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缺少全方位覆盖,法治宣传的载体还不够鲜活,在宣传深度和广度上有待提高,在服务的精细度上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学法用法,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班子成员认真完成2024年度法律知识学习考试。全年集中研究法治工作1次,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确保法治工作有举措、有目标、有成效。同时,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在实体建设和机制建设上汲取其他地区优秀法治建设经验,结合本地情况,不断完善和健全法治政府建设机制、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等。严格依法落实信息公开与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重要法律法规,开展行政复议法等专题学法2次。

四、2025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一)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法治素养,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依托新农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力量,引入专业法律服务力量,参与审查工作,实现审查对基层行政争议预防、管理、决策等基层治理方面的保障作用。

(二)优化法律服务,厚植基层社会基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有效发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法治宣传载体,打造多场所融合、多中心集成服务模式,在沿江法治带建设、未来社区创建、未来乡村创建中有机融入法治宣传,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回应群众法律诉求。

(三)强化源头治理,巧解基层矛盾纠纷。着眼案件发案量高的难点问题,强化行政争议案件诉前调解举措,根据往期判例情况,推进诉前调解率提升,有力衔接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行政行为规范合法,通过减量控量来解决发案量大的问题。同时,着眼基层矛盾纠纷量大的重点问题,有力发挥矛调中心阵地作用,持续优化开放时间、服务内容、职能功能,打造和谐高效矛盾调解场所。

特此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