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吴飞飞医生在吗?我要谢谢她!”一个早晨,浙江萧山医院质管科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背着包的陌生男子,手里紧紧攥着一面锦旗,在志愿者的指引下走进来。
吴飞飞医生闻声走出,一时有些茫然。男子见状笑了,连忙解释:“我刚从机场过来,是受远在河北承德的侄子所托来找您的。五年前,你们在这儿救过我侄子的命!”说着,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侄子写的三个名字:杨杰、吴飞飞、高楚楚,那是当年患者床头卡上一级、二级、三级医师的名字。没想到时隔五年,患者小宇(化名)竟一个都没忘。
“2020年3月25日,我侄子永远记得那一天。”小宇叔叔的声音带着激动,“他当时才27岁,钱没带够,是你们没犹豫就救了他。现在五年多过去了,他恢复得特别好,前不久还成家了!特意让我带来喜糖和锦旗表示感谢。你们的医德和技术,我们全家记一辈子!”
吴飞飞医生站在原地,眼泪瞬间模糊了视线。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既是感动,更是感慨——原来五年前的一次全力以赴,早已在患者心里扎了根。看着眼前的锦旗和喜糖,让她一下回想起五年前事发的那一天,当时她还是心内科的一名医生。
当天中午,27岁的年轻人小宇,捂着胸口踉跄冲进浙江萧山医院胸痛中心。他已经在剧烈的胸痛中煎熬了26个小时,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心电图检查显示“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医生马上通知心内科值班医师高楚楚会诊。会诊结果出来,急性心梗确诊,必须立刻做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此时TNI(心脏细胞内独有的蛋白质,是血清心肌坏死的标记物)结果也出来了,28.051ng/mL,远超0.028ng/mL的正常范围。
可就在这时,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小宇独自一人在萧山,身上的钱根本不够支付手术费用。但生命面前,没有那么多犹豫。杨杰主任医师果断拍板决定:“开通绿色通道,先救人!”
无影灯下,杨杰主任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那可是心脏最关键的血管之一。他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在堵塞的血管里精准植入支架。当血管开通的刹那,小宇的胸痛明显缓解,导管室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术后,小宇转入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治疗。心内科的医护人员像照顾家人一样守着他,吴飞飞医生每天查房时都会轻声叮嘱注意事项,护士们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小宇的身体渐渐康复,出院后没多久便回了河北承德老家。
原以为这个故事就此画上句号,殊不知却是缘分的开始。其实对于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的天职。看着手里的喜糖和锦旗,吴飞飞哽咽着说:“谢谢……谢谢他还记得我们。”小宇叔叔笑着摆手:“积善之人,必有余庆。是你们对他好,他才会记住你们一辈子。”
医护拼尽全力,患者铭记于心,这份医患双向奔赴的温暖值得被记住。(盛凤琴 范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