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富美:盘活乡村资源 留住梦里乡愁

发布日期:2025-01-08 09: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乡村富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百姓的向往与追求。2024年,我区把打造富美乡村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深入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在美丽乡村全覆盖基础上,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和美乡村全覆盖,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我区已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提升改造及维修村级公路80公里,创建和美乡村76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交出了一份优质的民生答卷。

一座座乡村在蝶变中焕发新的生机,各具特色、和美宜居的现代版“桃花源”,令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美丽乡村入画来

站在群英桥上,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条金色的道路通向诗意世界。河的两岸,红色的栈道、古朴的回廊、白墙灰瓦的建筑,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好一派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来,益农镇群英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农文旅融合,赋能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该村通过将红色栈道、入口村标、党建公园、村史馆等节点串联成线,形成文旅路线;打造植物工厂、沙地农场等场景,辐射出农文旅研学基地,努力打造保得住生态、留得住文化、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变化真的太大了,现在在村里走走,也好像在旅游景区里一样。”感受着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75岁的村民钱阿虎眉开眼笑。他特别提到,村里有一种积分制度,对提升村庄环境起了大作用。

原来,群英村通过打造智慧乡村平台,创新研发了“能量帮”系统,利用“能量帮”定制村规民约,定期为每家每户打分并形成积分奖励机制。在这一机制的激励下,每家每户都自觉参与到村居环境整治、平安巡查、互帮互助等活动中,村民的房前屋后变干净了,邻里间相处也更融洽了。

群英村的变化,是我区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一个生动缩影。让乡村向美而行,我区注重战术迭代、打法创新,通过破解“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有新貌无特色”等难题,努力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新格局。

和美乡村奔共富

乡村变美,只是起点。如何让村民共同奔富,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标。2024年,我区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生活、生产、社会、生态等方面对美丽乡村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再度升华。

戴村镇沈村村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沈村村地处戴村郊野运动小镇核心区域,这里盛产的“三清茶”享誉海外。自创建和美乡村以来,该村充分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不断激活乡村“造血功能”,先后培育了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云石滑翔伞基地、云乐戏水乐园等项目,实现了乡村旅游“水陆空”一体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文体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的30多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00多万元,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同时,通过项目运营、创办旅游强村公司、发展民宿及农家乐产业,有效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大大提升了民生福祉。

“现在好多大型活动都到我们村里来搞了,村里人气旺了,老百姓家门口就可以有活干,钱袋子也鼓起来了。”说到村庄的变化,村民郭观林满脸的幸福。

“让乡村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获得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乡村保持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协调发展,这是和美乡村创建背后的深意。”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区已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72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50%以上。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多个方面发力,坚持因村施策、特质发展,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打通乡村发展堵点,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宜创”的和美乡村,让乡村成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何可人 李霖达 周介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