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像一条“生命通道”,缩短了医院与病人的距离。救护车亮着警示灯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时间赛跑,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希望。
今年年初,我区把“建设3个急救站点项目”列为202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受到了全区百姓的关注。截至目前,所前急救站、南阳急救站率先投入使用,全区急救站点数量提升至20个。
院前急救再添“新兵”
生命救护更畅通
8月29日,120急救南阳急救点全新启用,该急救点硬件配置按照市级标准化急救点进行筹建,一楼车库里停着两辆负压120救护车,二楼则是120急救医生值班休息的地方,宽敞舒适的场地让站点的急救人员很满意。
南阳急救点不仅是区里的民生实事,也是南阳街道的民生实事,是关乎百姓生命的头等大事。
对此南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寿柏其说:“今年5月我们开工建设,使用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累计投入了130万元。为了让120急救道路更顺畅,在街道多部门的配合下,特意在急救站旁边设置了一个进出口,让急救车辆进出更方便。”
据悉,南阳街道常住人口约6.5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万余人。在南阳急救点启用前,需要从红山急救点、杭州九院急救站等周边站点派车救援。随着南阳急救点的启用,大大缩减了南阳及周边区域的急救时间,为急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南阳急救点外,在所前镇也新设了一个急救站。8月23日所前急救点投入使用,启用后不到四分钟,急救人员就接到第一单出车指令,火速赶往现场。该急救点120急救驾驶员辜师傅说:“所前急救点启用后,一般我们在10分内就能抵达现场,启用后的6天时间里,所前急救点就已经完成了近30次急救出车任务。”
持续推进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
力争到2026年达到27个
院前医疗急救是卫生健康事业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急救、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急救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标准化急救站点建设,有效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急救体系建设,畅通生命救护“绿色通道”。
对此,区卫健局医政医管科科长田军说:“根据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要求,2024—2026年我区将新建站点9个,届时全区急救站点将达到27个。今年率先完成的2个分别是南阳点和所前点,义桥点将于10月底前交付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站点均按照标准化配置,救护车统一配备心电监护除颤一体机、呼吸机等设备,急救团队全部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24小时“在线”守护。
在生命营救过程中,120急救分秒必争。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区120急救平均救护车出车时间为28秒,较去年同期缩短9秒,为我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盛凤琴 陈伟聪 洪华烽 姚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