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9/2024-81663 成文日期 2024-10-11
发布机构 萧山区司法局 主题分类 司法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司法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33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9-26 10: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司法局
分享:

汪新来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强基层矛调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基层诉源治理能力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社会治理中心(城市智治中心)协办,现答复如下:

诉源治理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化与发展,是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的重要抓手,推进诉源治理,有利于增强矛盾纠纷属地吸附能力,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提升执法司法质效,更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萧山区司法局作为全区多元调解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和诉源治理的配合单位,立足自身工作职能,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狠抓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深化人民调解激励保障措施,不断提升诉源治理工作质效。

一、狠抓调解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解纷能力

您提出的基层调解队伍结构单一不够精良、队伍两化能力需要提升的问题,也是区司法局关注的重点短板。近年来,区司法局大力狠抓专兼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市实现镇街调委会、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职调解员全覆盖,基层调解力量不断充实,调解能力逐步提升。

一是配强专职调解力量。2019年起,区司法局将全区镇街调解组织配置2名专职调解员、行业调解组织配置3名专职调解员的要求纳入“平安考核”,要求调解岗位专人专职。2020年、2021年又连续两年将专职调解员的配置要求纳入了“法治萧山”的考核。2024年,针对全区矛盾纠纷总量不断增大的实际,要求超6万常住人口的镇街在落实2名专职调解员基础上,按每3万常住人口配比1名专职的比例,额外增配专职调解员。截至目前,全区22个镇街专职调解员全部配置到位,共有专职调解员145名。

二是丰富兼职调解队伍。村社作为直接面向基层的调解一线,调解队伍至关重要,针对村社一级调解力量不足,调解专业能力欠缺的实际,区司法局推动新农村法律顾问为兼职调解员,以律师的专业性提升疑难纠纷化解质效。积极在“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网格员中发展调解志愿者,不断扩大矛盾纠纷收集面,提升基层调解承载力。如盈丰街道在人口密集的小区楼宇建立了楼宇调解队,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楼宇;新街街道在商户密集的新农都市场设立派驻调解工作室,实现市场纠纷就地化解。

三是选优调解专家支撑。区级层面组建一支由调解能手、优秀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覆盖行政争议、婚姻家庭、损害赔偿等8个调解类别的42名调解专家队,基层遇到多调不成的纠纷,可根据申请介入指导化解。如我区某镇发生一起因学生坠楼引发的学校和学生家属的赔偿纠纷,镇调委会曾四次组织调解不成功,后由调解专家协助调解,仅一天时间就化解了该纠纷,有效避免纠纷激化。

二、加强调解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调解“两化”水平

因调解员临聘身份性质、薪资待遇不高等原因,个别镇街选聘的专职调解员确实存在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储备薄弱等短板,而现阶段的矛盾纠纷,特别是法院委派的诉前纠纷往往法律关系复杂、调解难度较大。针对上述情况,区司法局大力加强调解员业务培训力度,着力提升调解员“两化”能力。

一是加强法律专业化能力建设。区司法局每年邀请法官、律师、调解能手等通过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培训、分批培训的方式,对基层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2022年起,区司法局会同区法院、区社会治理中心定期选派镇街调解员赴法院、法庭轮训,由员额法官一对一担任培训导师,进一步提升基层调解员调解实践能力,截至目前已轮训40余人。在此基础上,区司法局还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先后开展调解技能大比武、案卷制作评比、调解演讲比赛等等,多措并举提升调解员业务技能。

二是加强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浙里调解”“浙江解纷码”等常用调解数字化平台的操作培训,通过集中授课、发放操作手册、定期视频讲解等方式,提高基层调解员熟练使用调解数字化平台的能力,今年1-5月,基层调解员已通过“浙里调解”和“浙江解纷码”在线化解矛盾纠纷6100余件,录入调解案卷15000余件。一方面,在群众端加大引导力度,在区、镇街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张贴“浙里调解”“浙江解纷码”等数字化解纷平台的宣传资料,引导群众接纳数字化解纷应用,形成“双向奔赴”。

三、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夯实调解基础保障

您提出的探索调解“合伙人”机制、评选矛调领军人才、提高调解补助标准、探索派单抢单模式等建议,贴合当前萧山调解工作实际,也是区司法局近年来努力和突破的方向。

一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积极返聘退休政法干部为专职调解员,通过落实案件补贴和工作室补助等方式开展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30余名退休干部参与调解工作,已建有“老法官工作室”“老所长工作室”“施关木工作室”“戚关夫工作室”等以老同志职业特征或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10余家。同时,充分挖掘基层老党员、老干部、热心调解工作的群众力量,充实基层兼职调解团队,如党湾镇建立“新乡贤”调解工作室,北干街道建立“老党员”调解工作室等等。

二是选树调解领域先进典型。为充分展示全区优秀调解员风采,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区司法局每年开展优秀调解员评选活动,每三年开展“金牌和事佬”选树活动,积极选送优秀调解员参与全国模范调解员、全省优秀调解员、杭州市“十大金牌和事佬”等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模范调解员4人,全省优秀调解员4人,市级金牌和事佬5人,区级金牌和事佬20人。

三是不断提高调解补贴经费。2009年以来,区司法局每年通过“以案定补”方式,对全区调解员进行案件补贴,年均补贴总额为180万元。2019年起调解补贴总经费大幅提升至500万元,2024年经过多方争取,调解补贴总经费又大幅提升至850万元。同时,针对基层调解实际,上调婚姻家庭纠纷、医疗纠纷等调解补贴标准,并对调解工作室实施补助,极大调动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调解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创新研发人民调解积案抢单系统。为做好重大疑难纠纷的化解工作,特别是结合法院分流案件调解成功率低的实际,区司法局于2022年6月创新研发了“人民调解积案抢单系统”,优选调解专家、社会化调解组织入驻。一方面,系统与法院ODR平台对接,实时导入各类无法调解或调解失败的诉前案件;另一方面,全区基层调解组织可以自行录入所受理的疑难复杂纠纷,由入驻的调解专家和社会化调解组织进行抢单“二次再调”,通过强大的“失联修复功能”和“一案一策”的团队力量,有效提升纠纷化解成功率。该系统上线以来,已抢单化解各类疑难纠纷100余件。下一步,该抢单系统将接入区司法局另一个创新研发的“法无忧”系统,为全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

上述答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