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广州落下帷幕。萧山学子拿下了5金3银。其中一人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了北大的保送资格。
在从广州返程的路上,俞樾还会不时看一下自己新鲜到手的金牌,“考完的时候感觉实验考得不太好,以为自己应该进不了国家集训队,没想到最后成绩还不错。”回想成绩宣布的那一刻,俞樾惊喜的心情再次涌来。
金牌前50名可以进入国家集训队,这次俞樾的成绩是24名,全省第二。
学科奥赛,是一个漫长又紧张的过程。从省内初赛到全国联赛,一路上只有披荆斩棘、不断闯关,才能有机会摘取胜利的果实。其中,学生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巨大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俞樾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着。
“确实很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多。学知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把大学的知识领先于别人学完了,哪怕最终没有保送,也是学到知识了。而且,奥赛准备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挺锻炼人的。”俞樾说,自己当时就一个念头,“既然选择了这条赛道,就要努力一路向前。”
心态,也是俞樾提到最多的词。她表示自己这次成绩还不错,或许就是因为有一颗强心脏。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共有一场理论和四场实验考试,实验分在上午、下午。“上午两场实验感觉都没发挥好,但是还好我的心态没有崩,下午两场感觉就还可以。”俞樾表示,备考的时候,光哥和教练们就总说,不要管别人是称赞还是批评,都要当成鼓励的话来听。“我觉得是对的,不管别人说什么,你能够转化成为正能量的话,一定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这次参加比赛的8名学生,无论是金牌,还是银牌,至少大家都有收获,这都是对他们努力的一份肯定。”俞樾口中的“光哥”,萧中生物竞赛主教练黄云光告诉记者,接下来,这些孩子将继续回到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迎接他们下一关的挑战。
近年来,萧山中学各学科竞赛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生物学科。萧中生物竞赛团队立足学科优势和团队品牌,结合当下新高考升学特点,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已形成了稳定的培养方式,目前,已获得国际金牌1枚、全国金牌30枚、银牌11枚。(王俞楠 赵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