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脚下,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巍然矗立,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神圣殿堂。
馆内,人潮涌动,馆长周春晓正为红领巾讲解员进行讲解指导,从衙前的千年运河文化、百年农运文化再到半个世纪来的创业文化,她娓娓道来,不断吸引参观者驻足倾听。
扎根
“他们都说我对衙前历史这么了解,一定是衙前人,但其实不是。”2016年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从凤凰山上搬到山脚下,从舟山嫁到衙前的周春晓成为馆里唯一一位讲解员。
“当时衙前给人的印象就是工业大镇,了解衙前农运史的人并不多,更不要提红色旅游。”周春晓回忆道,当时纪念馆人流量很少,只有周边党员和学生零零散散前来参观学习。
讲解任务不重,对衙前了解不多的周春晓有足够时间去细细品味衙前千年文脉与百年农运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了解‘新家乡’的历史文化,慢慢有了归属感。”
2019年到2021年 ,衙前陆续修缮新建了杨之华纪念馆和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等多所纪念馆,它们与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串珠成链,形成一条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让衙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根脉传承镇”。
影响力的扩大,最明显的体会在于“人流量变多”,周春晓开始忙碌起来。特别是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馆迎来了人流量的巅峰。“一天接待六七批团队是常态,作为讲解员要不断地讲,不停地讲。”这时候的周春晓介绍起衙前,已经像在介绍自己的家乡。
2023年,“新衙前人”周春晓得到认可,接过老馆长的接力棒成为新馆长,馆内也增加了两名专业讲解员,数名兼职志愿者讲解员。
衙前的红色旅游也开始风生水起,仅农运馆累计访客人数已经突破120万,日均人流量常常突破1000人次。
传承
“其实最让我感到骄傲和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参观者通过我的讲解,了解了这段红色历史,并得到一些启发。”现在回想起来,周春晓认为这就是一种传承,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衙前,我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很值。”
年轻的周春晓有很多新想法,想让红色传承在下一代延续。
今年,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招募了20多名红领巾讲解员。“这些小讲解员大部分是小学生、初中生,来自衙前本地或周边地区。”周春晓说,看着他们从背诵讲解稿到实地上岗讲解,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不少小讲解员告诉我,他们从背讲解稿的过程中,记住了历史。”
周春晓还会深入校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了不同的宣讲方案。比如在幼儿园,周春晓结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绘制的《英雄李成虎》绘本,向小朋友们讲述关于英雄烈士的故事。在小学里,则通过开展系统课程和清明扫墓等活动来传承红色基因。
“成效还是有的,最近正好是暑假,馆里来了不少外地参观者,很多是来衙前探亲的。他们告诉我,亲戚推荐的第一个旅游景点就是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这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周春晓看来,越来越多的新衙前人开始了解这段历史,并自发地去推广,自己的这份工作更有成就感了。
周春晓与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她坚信在衙前,她会和这些历史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靳林杰 韩杰 杨雪祺 周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