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浦智创园:“腾笼换鸟”换出新空间、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4-06-06 09: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开栏语 全力拼经济,攀登新高峰。千年古镇临浦始终坚持“产业强镇”战略,切实扛起大镇、重镇的担当,全力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一流小城市。即日起,本报开设“临浦,向‘新’而行”专栏,生动展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临浦实践。

■记者  童潇潇

初夏时节,干劲正酣。走进位于临浦智创园的杭州莱格曼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格曼特”)的生产车间,浓郁的创新气息和火热的生产场景扑面而来,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生产、安装和调试一批数控强力成型磨床和机器人磨床。一台台高精密磨床不久后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而这里,正是临浦镇“腾笼换鸟”的缩影所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低效的闲置厂房,如今已华丽转身为高、精、尖的“智造工厂”。两年里,这里为何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筑巢引凤: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莱格曼特所在的临浦智创园,是由原先的低效闲置老厂房经有机盘活、招商引资后形成的新园区。蝶变的背后是临浦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行“腾笼换鸟”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长期以来,临浦镇面临着亩均效益低、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层次低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作为“腾笼换鸟”全区试点之一,临浦镇近年来聚焦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存量用地有机更新和产业载体能级提升,全力打好“腾笼换鸟”组合拳,着力推动闲置资产的高效盘活和价值再造,推动产业业态和创新生态全方位提升。

而临浦智创园便是临浦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和厂房、实现“腾笼换鸟”的有力尝试之一。为谋求更好的转型发展之路,推动“低效闲置存量”向“高效优质增量”转变,2022年5月,由临浦镇和产业运营商共建的临浦智创园应运而生。

“为寻求更大生产场地和更优惠政策,我们来到了临浦。作为园区首批入驻企业,我们承租了近5000平方米的厂房,去年产值达8000万以上,预计今年年产值将增长20%以上。”莱格曼特负责人刘静表示,随着订单的增加,莱格曼特也将增资扩产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退”与“进”之间,临浦智创园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产业集群越发集聚,招引方向更加明确,投产进程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在园区约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空间内,已引进符合产业导向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9家,引进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规上企业3家,2023年园区年产值达1.3亿元,亩均效益水平提升明显。

向上突围: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蓬勃生长

说到底,“腾笼换鸟”就是要让有限的资源释放更大的效益,最终实现“临浦制造”到“临浦智造”的飞跃。

那么,“腾笼”后,临浦智创园要“换”来哪些“鸟”?临浦智创园相关负责人徐义恒表示,腾出来的空间将重点发展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并通过企业培育、平台建设、品牌提升、成果转化等形式,最大限度释放集聚创新的活力动力,以园区优化升级推动临浦高质量发展。

作为多行业精密件的磨削加工中心,园区企业莱格曼特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磨床的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生产的产品将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用柴油机连杆、汽车转向器齿条、智能机器人关节等多领域,产品技术及产能位于行业前列。目前,企业正积极申报2024年度萧山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位于同一园区的碧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注于环境保护领域废气、废水治理、环境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的企业。同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在智慧治气系统平台建设、大气环境区域管控技术、造纸等污染行业减污降碳等领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迈进。

徐义恒还透露,智创园立足“高”“新”定位,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协同”,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靶向式精准招商,目前正与多家前景好、成长好、有后劲的企业对接洽谈,预计将新增企业6家。

诸如莱格曼特、碧空环境这样的企业在这里深耕研发、生产、运营,通过不断引聚创新元素、迭代生产工艺,共同构筑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生态圈。在愈发充足的“阳光雨露”下,园区企业正不断突破发展阻碍,展现出愈发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临浦镇正不断通过“腾笼换鸟”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临浦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