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的所在,是萧山真正的老市中心,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现有房屋76幢,单元195个,房龄基本都有三四十年,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小区,不仅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深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20多年来,随着城市中心的北移,小区面貌越来越陈旧,外立面老化、公共配套不足、停车位紧张……2023年,城厢街道着手推进百尺溇区块“旧改+未来”工程,围绕小区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对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服务功能、文化特色、长效管理等方面开展整治。
百尺溇“旧改+未来”,目前总进度改造已完成60%,核心区域外立面已完成85%,横石板弄7幢-17幢区域地面铺装和沥青道路浇铺已完成,完成41个汽车停车位的划线,其中残疾人车位2个。
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后,百尺溇社区开展了多轮民意调查,将多项居民反映迫切的内容列入改造项目,让居民意见走到“舞台中央”。街道、社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居民代表随时沟通,每一次调整都融合了各方的宝贵建议和匠心设计。
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畅通老旧小区改造之路。政协委员主动出谋划策,提供宝贵经验;党员干部带头响应,全力配合拆除行动。
走进小区第一个发现便是道路变得敞亮不少。街道拆除了小区内的历史违建,并通过车库回购的形式,将600余个自行车库拆除,进一步拓宽小区道路,同时也为电梯加装预留了空间。浇铺了沥青的小区道路整洁畅通,车辆已经有序停放到划线车位中,不复原先拥堵的模样。
“随着改造的进行,空间变得更加敞亮,居民好评也逐渐多了起来。”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说。 沿着沥青小路来到样板楼,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样板楼外观整体色调以暖黄色和灰色为主,设置了统一的晾衣架、空调架,雨棚做成了透明挡板,外围包裹着一圈灰黑的铝合金,看起来格外结实,与整体色调相得益彰。
百尺溇河浜的东南侧,是清初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毛奇龄的旧居遗址。旧居被称为“毛公泰墙门”,门额为“西河旧家”,是墨写的楷书。毛奇龄旧居所在的横十字弄西端百尺溇南岸西河家附近一带,就称西河沿。西河沿民房于20世纪50年代陆续拆除,毛奇龄旧居也在这时被拆。
百尺溇社区见证着萧山的发展,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留住“老”的记忆。原有建筑在改造中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翻新,使老建筑的美得以再现;社区历史资源“活态化”利用,打造毛奇龄纪念馆、历史小巷等特色点位;旧墙、青石板等可利用材料,通过创新工艺,完整恢复其历史风貌,实现传承历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二合一,为城市留下有迹可循的新记忆。
改造还未完全结束,不少楼外还搭着脚手架,正在进行保笼拆除和外立面改造,相信再过不久,“西河先生”的老家将迎来“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