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8/2024-79482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有效性 |
季文彬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精准养老背景下,关于发展我区养老服务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萧山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萧山区人力社保局、萧山区卫生健康局、萧山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已有养老机构36家,拥有养老机构床位3947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795张,占比70.81%;镇街(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535家,其中示范型34家,五星级7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318家,三星级以上占比达到64%;全区已有助餐服务机构176家,其中老年食堂129家,助餐点37家,老年餐桌10家,日均助餐服务老人达到1.5万人次,2023年全年助餐服务老人超过200万人次。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共计43375人,为23个镇街(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机构共计15家。2022年6月,在落实养老服务业支持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表现优异,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政策指引,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以《萧山区“十四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出台《萧山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专项实施办法(2023—2027年)》、《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建设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萧山区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杭州市萧山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制度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围绕“老有康养”在场地建设、运营管理、人才队伍、普惠优待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在全面贯彻养老服务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基础上,探索地方行业管理规范。制定了《萧山区大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建设指引》、《萧山区全城通智慧助餐服务规范》,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数智养老等纬度推进养老服务和现代社区建设深度融合,规范“全城通”定点助餐机构建设和管理。
(二)强化要素保障,统筹部门资源,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
1.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高效落实。重点围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二项工作,高质量推进全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累计完成建床573张,确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1243人,均已正常开展服务。
2.靶向补短养老用房。将已建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出台《萧山区已建成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方案》,成立由民政、住建、规划资源、财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按照已建成住宅小区每百户20㎡、单处不低于200㎡的标准配建。全区489个已建成住宅小区,共划定服务圈213个,共计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11.52万方,累计补齐已建成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缺口2.45万方,并将增补用房转化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3.持续优化队伍建设。连续两年将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列入政府民生实事予以推进,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464名(其中2023年新增254名)。依托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实施“金服”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居家服务、养老护理等服务类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已对外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5家培训机构具备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许可证。鼓励企业自主培养“有需求、用得上”的人才,以技能提升有力缓解结构性矛盾,实现“求职端”和“用人端”紧密衔接,共有3家养老服务企业已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可对企业内职工进行自主培训和等级认定。
(三)注重改革创新,拓展服务领域,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发放流程持续优化。为避免低边、低边等特殊困难家庭中失能失智老人因信息闭塞、政策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电子津贴政策不能及时享受等情况,改变原有依申请模式,通过数据匹配和智能研判,实行主动发放,确保应享尽享。同时,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使用养老服务电子津贴“重阳分”抵扣床位费、护理费,率先在颐乐养老泰和园区试点破题,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2.融合发展医康养护。民政、卫健、财政部门协同,累计完成32.2万名老年人能力初筛和2.8万名老年人专业评估,为老年人精准健康服务、精准关爱探访、精准失能照护提供信息基础。连续两年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予以推进,累计完成425张专区床位改造任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医养结合服务机制,机构签约率达到100%,推动医养服务长效开展。
3.协同推进“医康养一件事”。整合民政的家庭养老床位、居家上门、安居守护、适老化改造等服务,卫健的家庭病床、居家医疗等服务,残联的无障碍改造、社区康复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环境下的医康养一体化整合场景。在瓜沥镇试点累计建设民政、卫健、残联三方共管床位150张,在全市“e床养老”数字赋能家庭养老床位场景启动会作典型交流发言。
三、下一步计划
(一)推进“大社区养老”改革。以原居安养为理念,在更可及的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家门口整合式、多层级照护服务。出台《萧山区大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建设指引》,明确大社区养老场景建设重点任务,确定大社区-社区-居家三级设施功能定位。形成大社区养老“一镇街一方案”,厘清各服务圈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上门服务组织服务现状、优势和劣势。每个大社区服务圈,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支撑,以康养联合体为抓手,提供医养康养一体化、居家-日托-机构连续转接的社区整合式照护。挑选4个镇街开展首轮大社区养老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面。
(二)持续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一是开展2024年度萧山区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培训和认定工作,要求原则上在萧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应考尽考,计划技能等级培训约450人,进一步提高持证率,确保服务质量。截止目前,已申报培训考证护理人员284人,预计6月底之前完成考证。继续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补助,引导、鼓励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2023年至今,已完成职业技能补助33人,补助金额4.35万元。同时,以赛代训,组织开展全区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展现一线养老护理员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养老护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岗位荣誉感。
(三)增加社区居家医康养服务供给。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2024年,“新增10家康养联合体,实现康养联合体镇街全覆盖”工作列入了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区民政局分批分组前往相关镇街和机构开展走访调研,指导、动员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和镇街积极申报认领。根据镇街任务申报和认领情况,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确定各项工作落实单位、实施主体、进度计划。截至目前,共收到15个镇街康养联合体建设项目申报,楼塔镇、瓜沥镇、益农镇、临浦镇、靖江街道、城厢街道、新塘街道7个镇街的康养联合体已完成建设,所前镇、河上镇、浦阳镇、红山农场、戴村镇等镇街项目已启动建设。
以上是对您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为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民政局
2024年6月28日
(承办联系人:贺军 联系电话:82666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