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19/2024-79447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发布机构 |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文秘工作 |
文号 | 有效性 |
梅红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强萧山乡土主题人文教育资源开发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教育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萧山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和两千年的建县史,有跨湖桥遗址、茅湾里窑址、浙东运河等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衙前农协旧址等12处省级文保单位和江寺等62处市级文保单位,此外还拥有140项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各类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构成了萧山独特的文化名片,也是乡土教育的重要资源。诚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我区不仅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还是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城市与乡村的多元化区域,乡土教育尤显重要。近年来,我局跨部门、跨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乡土教育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自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文化梳理,完善乡土教育规划。近年来,我局根据全区文化资源分布,立足乡村,结合文物、非遗、名人等各类资源,系统梳理了古越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湘湖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等五大文化,为我区乡土教育厘清文化资源脉络,规划发展方向。萧山博物馆立足“五大文化”,开展“萧博陶记”、“萧博士”陶瓷课、陶艺创研班、“萧博讲堂”、“流动博物馆”、数字课程等文博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社会服务水平。区教育局以“ 1+8+N ”社区教育网络为主阵地(1所社区学院,8所社区学校,N个社区教育教学点),因地制宜,开展“一校一品”建设。
二、场馆建设,扩大乡土教育阵地。我区以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大力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初步形成“建、用、管、育 ”的全周期发展模式,目前全区共有省市级乡村博物馆 27 家。这些乡村博物馆依托我区历史名人、重要事件为主题而建,基本涵盖了“五大文化”主题。
去年,我局出台《萧山区乡村博物馆综合考核办法》,对场馆综合运行管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开放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推进乡村博物馆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打造我区乡土教育的重要阵地。今年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我区以乡村博物馆为主题在萧山万象汇举办嘉年华活动,活动现场精彩纷呈,萧山乡村博物馆品牌 logo 正式亮相、各乡村博物馆设立文创市集、NPC 趣演大放送、趣味知识竞答、传统非遗欢乐体验等活动。这是乡村博物馆首次在闹事集体亮相,为乡村文化内涵展示、推出“ 乡博 ”品牌、推动城乡联动迈出崭新一步。
三、研学体验,提升乡土教育乐趣。我局主动与相关高校联系,通过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邀请高校师生参与到文博场馆史料挖掘、文案编写、研学课程策划等工作中,极大丰富了乡村博物馆的展陈和研学内容。推出“萧博6+1,多彩研学行 ”活动,围绕亚运、陶瓷文化、运河文化等主题,通过“看一看 ”“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走一走”“展一展”等多种形式,梳理红色、抗战、宋韵、古越文化研学游线,开展趣味性强、体验性强、科普性强,育人价值高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走进博物馆,了解、传播、弘扬萧山历史文化。为萧山萝卜干、茶叶、青梅、甲鱼等特色农产品开设农业技能培训,为戴村运动基地、河上民宿群、楼塔民俗文化而开展运动养身、古琴、编织等特色课程,社区学校根据当地居民所需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配套课程体系建设。
乡土教育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培养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社会提升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我局将持续做好相关工作,为建设“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强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对萧山文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 年 6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