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8/2024-79502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有效性 |
陈颖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多代共居、代际共融”供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已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老年人口已达40.19万人,老年人口规模位居杭州所有区县市首位。户籍老年人口达到34.86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4.45万人,老龄化达到27.39%。全区共有村社总数570个,已建成住宅小区489个,户数35.18万户,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总面积11.52万平方米,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34家(含示范型3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17家,三星级及以上占比达到62.36%;共有助餐服务机构181家,含老年食堂131家,助餐服务点39个,社会餐饮企业11家。
同时,我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初步建立,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双覆盖,基本形成了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格局。
据了解,“多代同楼”陪伴养老是由滨江区民政局经过多次调研提出的一个陪伴性养老项目。通过实施“多代同楼”项目,吸引陪伴者入住阳光家园,一方面可以满足入住机构老年人社会情感上的需求、提升文化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让陪伴者在与老人的相处中学到老一辈的人生积淀,提升陪伴服务技能,同时还可以降低刚参加工作青年的生活成本。后续“多代同楼”将进行复制推广,拓展到社区、社会上,借助于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社区版“多代同楼”,将陪伴型养老服务常态化。
“多代同楼”陪伴养老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推广仍需思考,从长远方面考虑,仅凭几家养老机构“试水”还不够。支撑此类项目正常稳定运转需要具备一定的房源。如果闲置房源多,陪伴者的入住能提高床位使用率;如果闲置房源不足,则要防止以服务换住宿的陪伴者涌入养老院,挤占了过多养老床位。此类养老项目的长期发展,目前还离不开政府财政支持、有关部门配合管理与监管、机构间积极合作等。
结合您的建议,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多代同楼”陪伴养老模式。一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第三方机构平台对闲置房源进行收集、展示、出租。政府要对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管,督促租赁企业规范经营。二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利用好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闲置房源。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资源整合,面向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招租,老年人可以在享受专业机构的服务的同时建立稳定的跨代社交圈。三是建立帮扶结对机制。年轻人需结对2—3位老年人,对入住青年的服务时长、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构建无血缘关系的多代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所。
以上是对您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为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民政局
2024年6月28日
(承办联系人:贺军 联系电话:82666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