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8/2024-79481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有效性 |
陈琦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萧山区委老干部局、萧山区教育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6个,其中公办公营1家,公建民营5家,集团化运营15家,民办15家,其中医养结合机构11家。有床位3951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851张,占比72.16%。建有镇街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4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1个;助餐服务机构181家,其中老年食堂131家,助餐服务点39家,社会餐饮企业11家。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共计43375人,为23个镇街(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机构共计15家,其中5家民非登记的社会组织,10家为工商登记公司。
萧山老年大学作为区委老干部局下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承担全区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任务。学校现有场地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现有管理人员正式编制5人(实有3人),临聘人员5人,返聘人员7人,总计15人,聘用教师63名,开设有书法绘画、保健养生、语言文史、综合技能、音乐舞蹈等五个系、49门课程、86个班级,在册学员2670人(党员807名),3660人次。并由学员自主成立了书画研究会、摄影沙龙、剪纸沙龙、合唱团、舞蹈队等11个社团组织。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科学制定《萧山区“十四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萧山区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杭州市萧山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制度的实施办法》、《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建设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全面落实高龄普惠服务和失能失智照料服务,80周岁以上老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提供8类27个子项目的养老服务,涵盖了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织牢织密。推进养老机构床位结构调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服务组织连锁化经营;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特色实现新突破。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城乡联动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和标准化发展,入选国家民政部、发改委“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智慧养老开新局。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全面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安居守护”场景应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关注,被评为浙江省民政数字化改革第一批优秀应用,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萧山区被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评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瓜沥镇、临浦镇、宁围镇被评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2022年6月,在落实养老服务业支持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表现优异,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是全域布局。2023年,区委老干部局会同区教育局出台《关于组建萧山区老年教育联盟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搭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4+22+N”老年教育体系(“4”是指全区4所老年大学,“22”是指22所镇街老年学校,“N”是指村(社区)老年学堂),围绕“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三就近原则,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实行一体化办学,全力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学堂”。
二是资源整合。各镇街老年学校开展长班制和短班制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养生保健、育幼护理、书法器乐、运动排舞等一批深受老年人喜欢的线下课程。推动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在全区老年学校、老年学堂全覆盖,通过体验学习、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开展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网约车出行等常用生活场景应用学习。方案出台以来,共开展各类送教活动1500余场,服务老年群众约16.4万人次。
三是走村入户。各村社老年学堂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老年人聚集的特点,开展一屏、一仓、一室、一廊、一广播“五个一”活动,即,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的LED大屏幕,播放智能技术应用短视频和预防电信诈骗知识;利用萧山数字驾驶仓场景,指导老年人学习查阅社保和健康档案等;利用老年活动室,组织专题培训;在文化长廊开辟老年知识普及专栏;在村、社区广播站进行反诈宣传。
四是扩大受教育面。萧山老年大学逐年增加开班数量,学校在报名前做好课程设置调研,2015年起,每年增加6个班级以上。开设“晚晴讲堂”,扩大受教育面,定期举行时事政治、书画、文学等相关讲座,老年大学学员及附近社区的老年朋友可以免费听讲。作为区老年教育联盟成员单位,配合区教育局,以各镇街社区学校为依托,做好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截至目前,全区22个镇街全部建有老年学校,设立村社老年学习点530个,覆盖率达到92%,全区发文挂牌的村(社区)老年学堂已达450所,覆盖率为80.1%,进一步优化老年人“10分钟学习圈”。2022年,区域内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量达16万,位居全省第一。
同时,探索志愿者+模式,与社区、养老机构、农商银行等尝试合作,有专业特长志愿者学员前往教学,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2024年各志愿队伍深入基层,全年共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服务项目410余场次,参与服务人员1600余人次,服务时长1068余小时,受益民众达到22000余人次,赢得社会各界广泛称颂 。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网上老年大学课堂,利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杭州老干部大学的视频课程素材,以及自己开设直播课程,鼓励学员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学习。
三、下步计划
(一)以康养联合体为载体,打造社区养老圈
在北干街道试点基础上,以点带面,复制推广。全区大社区养老结构性布局规划以“康养联合体”建设为核心载体,打造“1+X+N”家门口养老服务圈,即以康养联合体区域性服务中心为圆心,辐射周边X个照料中心,提供N项居家上门服务,强化社区专业养老设施支撑和医养康护集成落地。引导医疗、康复、养老资源下沉到基层,推进人员互转、专业互补、场地互融、服务互通,为失能老人和临界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康养服务。
(二)以服务供给为抓手,推动模式创新
率先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推进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导镇街根据《萧山区大社区养老场景建设指引》,明确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康养联合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等不同层次设施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社区养老设施“阵地+平台”功能,鼓励以服务中心运营商为依托,实行照料中心、居家上门服务等区域一体化打包委托,打造“1+X+N”居家养老服务圈,增强区域设施运营和服务提供的统筹和联动性。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出台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等倾斜性政策和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聚焦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优,加大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力度,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最美护理员”选树活动,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认同感与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确保养老服务人才供得上、留得住、干得好。三是深化养老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推进养老服务系统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和政策协同,找准高频需求事项和服务供给短板弱项,推动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做深做强“安居守护”、“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医康养一件事”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三)依托“4+22+N”老年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场景
依托“4+22+N”老年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更加丰富教育场景,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老年教育学习体系;其次是加强物力财力保障,不断提升老年学校(堂)的软硬件实力。
(四)加强老年教育联盟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持续推进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教室”,助推“智慧助老”行动,办好“网上老年大学”学习平台,满足老年人在线学习需求。二是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联盟建设。继续开展全省优质老年学校、全区优质老年学堂的培育工作,推进老年教育提质增效。打造家门口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促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三是加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选聘教师,适时提高教师待遇,举办1-2期“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建设一支有专业特长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四是加强老年教育学术研究。围绕我区老年教育现状,开展乡镇街道、社区村老年示范学校(学堂)标准课题研究,组织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研讨。五是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老年大学艺术团、志愿者队伍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举办艺术节、趣味运动会、交流讲座、展演赛事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六是开展对外老年教育交流。畅通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沟通联系,提升萧山老年大学的品牌形象,增加社会认可度,扩大学校影响力。
以上是对您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为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民政局
2024年6月28日
(承办联系人:贺军 联系电话:82666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