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全面打响执行“一件事”改革攻坚战以来,执行工作正不断融入全区基层治理大格局,通过丰富完善“执前督促”“查人找物”“资产处置”“拒执打击”等执行高频事项的多跨协同场景应用,我区正全力打造办案最公、用时最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强的法院执行模式。
全区统筹“一盘棋”
单打独斗,难以破题“执行难”。对此,区法院持续加强部门、镇街、村社间的多跨协同,深入推进查人找物、终本出清、打击拒执等专项行动,凝聚起全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
之前,王某(化姓)因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多次要求其到法院报告财产、履行义务,但其置若罔闻,还玩起了“失联”,该案一度陷入僵局。今年,区法院强势推进执行工作,积极与区公安分局建立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合力破解执行难。通过公安机关配合协作,执行干警快速查找到了被执行人。最终,王某当场履行了还款义务。
聚焦执行领域“人难找、车难扣、事难行”等问题,我区不断推动更多资源参与执行工作源头治理。目前,全区各镇街均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区委政法委统筹推动联席会议机制落地,组建由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规资分局等部门组成的区级专班,部署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执行联动事项。
线上,依托执行“一件事”平台,搭建76项查控协作“一件事”子场景,进一步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全程全域通办即办。截至目前,累计查找下落不明被执行人278人次,查询银行账户信息1.8万余次、车辆信息约2.1万次,成功扣押车辆213辆。
“三端治理”提质效
前端督促履行“减增量”,中端惩治并举“去存量”,后端有序退出“防变量”……在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过程中,我区打出攻坚“硬骨头”的组合拳。
在深化执源治理方面,区法院建立服判息诉率、自动履行率双提升工作机制。判后通过表格跟踪、电话回访、提醒履行,及时跟踪当事人信息及履行情况、适时提醒当事人履行义务。收到执行立案申请后,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送达预罚款、预拘留、预纳入失信等“六预”法律文书,释明法律后果、划定违法“红线”。今年以来,已督促主动履行完毕案件230件。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债务清偿与企业经营双平衡,一方面持续释放打击拒执犯罪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对诚信且具有可持续增长可能的小微企业实施执行纾困“输氧”措施,促成69件涉企案件达成和解或撤回执行,到位399.1万元,开展企业信用修复89家。
同时,结合企业融资引资、破产预警、重整指引等前端治理机制,以破促执、以执助破,助力市场出清、资源集约。
改革以来,我区已执行完毕案件1035件,高效兑现胜诉权益4.78亿元;处置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68处(台),腾退土地100亩,为优化我区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来源:萧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