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3/2024-77423 成文日期 2024-03-28
发布机构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文号 有效性

萧山区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3-28 15:3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经信局
分享:

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和不确定性加大的内外形势,萧山经信始终聚焦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变化,坚持“系统谋、精准打、务实干、创新引”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市经信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一体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打好经济翻身仗”等攻坚任务,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引育发展,努力以工信经济的实战实效展现工业大区担当风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大盘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597.28亿元,累计增速4.0%。

(二)工业投资迈上新的台阶。2023年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连续4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创自大江东体制机制调整以来的历史新高。

(三)工业质量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74.5亿,增长8.5%,占GDP的比重12.3%。

二、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萧山工业战线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全省制造业最高荣誉“天工鼎”,入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专项补助1亿),省“415X”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分别两次和一次被评为5星,成功承办全国专精特新大会。特别是2023年8月8日,萧山在全省率先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响亮提出“奋力冲刺‘双千亿’、再造工业新萧山”的新目标,再次发出“强区必先强工”的最强音,进一步提振了信心、明确了方向,也清晰地回答了萧山“发展什么产业、往哪里发展、怎么发展”三个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萧山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年来的具体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最”。

一是腾笼换鸟攻坚力度“最大”。聚焦连片开发整治,本年度立项七大连片腾笼区域,总计签约109家企业,涉企面积2053亩。

二是工业投资总额近年“最高”。先后建立完善存量优质企业用地保障机制、工业投资项目协调例会机制,工业用地出让和工业投资达到 3000亩和160亿元,创近五年来新高。

三是集群创建数量全省“最多”。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机器人与数控机床4个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四是专精特新新增培育“最佳”。修订完善《杭州市萧山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4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7月25~27日,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我区召开,张国清副总理出席大会并高度肯定相关活动,萧山知名度和美誉度再上新台阶。

五是数实融合推进范围“最广”。召开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纺丝加弹行业数字化改造推进现场会。全区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阶段及以上覆盖率达73.2%,新增56个数字化车间、6个智能工厂梯次培育项目。

三、2024年工作谋划

第一,着力抓好数实融合的工业化

一是供给侧构建模块化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模块化数字产品线上“超市”,依托能力中心、细分行业优质服务商,培育国有数字融合服务商队伍,为需求侧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二是需求侧持续开展“十百千”行动。推进镇街平台扩面企业和样本企业“互看互学”全覆盖。搭建提升企业管理层数字化认知交流平台,分行业开展头部企业CIO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手把手”传授行动。三是政府侧完善改造跟踪闭环机制。在“N+X”样本企业库基础上,建立“一镇多示范”轻量化改造推广库。建立“企业--镇街平台--专家委员会--服务商”的数字化改造难点痛点反馈、问诊、跟踪、解决的闭环机制。

第二,着力抓好新质生产的工业化

一是推进产品级的供给创新。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培育认定一批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强化创新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二是推进项目级的技术创新。推动龙头企业牵引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多元化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全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三是推进企业级的模式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培育“制造+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全力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升。四是推进平台级的载体创新。充分发挥“北斗七星”高能级科创平台以及三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攻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力争2024年,新增首台套装备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第三,着力抓好投资引领的工业化

一是抓做地出让。紧盯关键节点,会同规资部门建立项目储备清单、做地进度清单、问题协调清单,以“进度晾晒”“例会协调”等方式加快项目做地进度。二是抓前期报批。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工业项目全过程代办运行机制,积极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前期报批效率。三是抓项目开工。紧盯未开工和开工滞后项目计划节点,动态跟踪、加强协调、加大督促,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四是抓竣工达产。发挥项目全生命管理数字平台的作用,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探索建立部门联系机制,加强项目竣工达产管理。

第四,着力抓好链式集群的工业化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一产一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产一政策”“一产一基金”“一产一链长”等保障机制,完成“2+3+X”核心细分赛道产业链全景图绘制。二是建立“六张清单”。梳理并建立投资项目、招引项目、企业培育、人才团队、科技攻关和科创平台六张产业集群清单,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三是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围绕“2+3+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链主型企业,发挥链主企业“葡萄串”效应,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链式融合发展的主题产业园。四是推进产业链合作。以助企服务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供需对接、产才对接、产融对接,搭建专项精准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

第五,着力抓好腾笼换鸟的工业化

一是持续打好“五场硬仗”。坚持系统施策、形成合力,全力打好全域低效整治、连片区域整治、挪作他用整治、土地到期收回和全域土地整治五场战役。二是推进镇街工业园区提升发展。分类实施新一轮镇街工业园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打造新型产业载体标杆,抓好重点镇街工业园区连片更新和产业生态布局。三是推动重点行业集中入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印染、化工、电镀等行业企业集中入园,促进产业集约集聚、提质提效。

第六,着力抓好梯度培育的工业化

一是做强头部。围绕鲲鹏企业、链主企业、百强企业等,做好服务、破解难题。二是做大腰部。用好ABC分类培育机制,放大全国专精特新大会承办地影响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专精特新首位区。三是做优底部。做好升规企业培育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模、增效益、添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