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9/2024-77419 成文日期 2024-03-28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题分类 文秘工作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3-28 15: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分享:

今年以来,萧山文旅系统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在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中,奋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亚运赛事在央视等媒体全程直播,收看场均超亿人次,“宋韵蹴鞠”“浪花奶奶”等7个节目走进亚(残)运会开闭幕式舞台和火炬传递现场,萧山花边、丝绸画缋、南宋官窑等非遗作品和非遗市集在亚运村等地精彩亮相,“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路径”等多项工作被省领导批示肯定,文旅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把主题教育作为首要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头雁领学、集中深学”等六学联动,落实“先锋领杭双报到”机制。二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压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打造“红领萧山 文旅红立方”品牌。三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党委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加强网络舆情跟踪监督,健全建立网络舆情监管制度,推动意识形态安全入脑入心。

(二)亚运盛会保障取得新跨越。一是“赛事侧”坚固巩固。打造最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亚运场馆17个。推进亚运官方接待酒店等外币支付保障,印发《萧山亚运休闲指南手绘地图(中英版)》等指南。二是“城市侧”有序有品。建设亚运主题旅游线路6条,在萧山机场等开展“文旅推介”。三是“服务侧”暖心知心。在亚运场馆集结文旅干部,成立临时党团组织,打造最强“战斗堡垒”,创新饭店保障体系。

(三)文旅深度融合取得新突破。一是平台全面提级。推动召开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会,推动区政府与WTA世界旅游联盟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出台文旅融合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湘湖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二是业态融合创新。科学应对“双节”叠加效应,举办杭州2023奥林匹克博览会、世界潮流艺术展等文博展览,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开门迎客。三是载体提质增效。成功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等活动,创成省3A级景区城,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纵深推进。

(四)文化标识打造取得新提升。 一是遗产文脉赓续赋新。入选省级首批“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举办第十三届非遗萧山论坛,开展“钱塘潮涌”非遗集市,加快省级非遗项目、文保单位修缮工作。二是品牌精品精彩纷呈。东巢文化公园、五七公社等成为新晋网红地标,向世界打开了萧山文旅体验和交流传播的“窗口”。成功申报省“戏曲之乡”“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三是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总体进度100%。

(五)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惠民空间越拓越宽。出台《萧山区关于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办法》,加快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潮文化Park”、乡村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各类文化空间。二是“文化管家”越擦越亮。全域推进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绩效,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三是文艺星火越赋越美。在镇街、点位开展文艺赋美活动,“你点我送·文化惠民”“花满全城”“湘遇亚运,艺展风采”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以赛营城,做好从“流量”到“留量”文章。全面开启后亚运时代“国际赛会之城核心区”建设,重点推进“一核两翼”,一核是以奥体中心为“核心”,两翼中的一翼为东片地区;另一翼为南片地区。以“六个一”为支撑保障:打造一个赛事资源、活动发布等信息平台;健全一个赛事(演出)保障领导机制;打造一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助力申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支持本土品牌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赛事产业社区;打造一组本土赛事品牌。

二是以旅兴城,做好从“吸睛”到“吸金”文章。唱响“西湘记”,依托世界旅游博览馆等打造文化艺术群落和景观,打造直播基地、拍摄基地、音乐基地,形成创新湖区品牌。破解招引难题。借助世界旅游联盟(WTA)等优势,加快引进知名文旅和度假酒店等项目,探索开发南片老街、老集镇、老房子等资源。打造“旅游+”潮业态。发展“直播+文旅”“电竞+文旅”“演唱会+文旅”等新锐产业,打造新消费场景。

三是以文润城,做好从“破圈”到“出圈”文章。实施浙东运河复兴计划,分步推进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文化金名片擦亮计划,做深做实跨湖桥文化、萧山贺知章等名人系列文化,擦亮文化IP,提高萧山文化辨识度。实施大文化空间提升计划。推进“五馆合一”建设,精准定位城市文化公园,加快推动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博物馆建设,打造文博体验空间。实施“网红”培育出圈计划。积极启动艺术精品创作,争取多作品“出省入京”,争创市“五个一”工程。实施艺术“夜校”推进计划。推进“社会大美育工程”,开展公益艺术类培训,开设课程和讲座,丰富市民夜文化生活。

四是以人立城,做好从“留才”到“聚才”文章。实施人才“领潮计划”,加快文旅体顶层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实施人才“弄潮计划”,依托文旅体领军人才、经营人才、金牌导游、非遗传承人等,推进区内文艺精品创作。塔基“实”:实施人才“逐潮计划”,开展年轻干部三年培养计划和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在导游词讲解、酒店服务、非遗手作、文化艺术、文物考古、体育赛事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和年轻后备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