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38/2024-77298 成文日期 2024-03-25
发布机构 区气象局 主题分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3-25 11: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气象局
分享:

一、2023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决策气象服务有成效。一是强化决策气象服务能力,强化气象业务技术学习与新业务系统运用,利用浙政钉群,采用新媒体方式,做好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二是制定高级别预警信号主动叫应细则,发布暴雨等橙色及以上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时启动主动叫应,叫应对象覆盖镇街、相关部门和防指领导,555个村级联系人全部纳入12379预警短信。三是稳妥推进“以气象预报预警为令”的极端天气应急联动机制。特别是7月份极端天气增多,按照区委区政府按照“打一仗进一步”的思路,强化气象预报预警值班值守,在“7.22”重大气象灾害事件中,提前预警提前服务,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亚运气象保障有亮色。一是完成亚运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完成7个亚运场馆气象监测设施建设,配合市局开展城市冠层气象设施建设;二是24小时入驻区指挥部现场,做好亚运城市侧气象保障服务,特别是在亚运会开幕式、火炬接力、亚运村开村等气象保障成效明显,收到亚运村运行管理中心感谢信;三是完成185家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现场单位全覆盖检查,利用防雷码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亚运防雷安全。

(三)城市治理融合度增强。一是强化与城市智治中心合作,数智气象本地化应用系统纳入区城市“三网融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共治)治理体系任务清单,联合发文加强网格员预警传播工作;二是强化与数据局合作,推进城市防汛智治气象先导系统信息化项目。区数据局成立项目突击队与我局联合攻关,助力城市防汛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与卫健局合作,开展亚运期间蚊子、蟑螂等病媒传播服务,基于“健康大脑”,开展健康气象指数服务;四是与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开展双随机联合检查,联合区防指印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有特色。一是米袋子气象服务系统融入全区水稻产业大脑智稻系统,开展精细化水稻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二是开展市级标准项目《未来乡村分类气象服务》评审工作,相关论文在省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气象分论坛获优秀论文;三是积极开展生态气候品牌创建应用,扎实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复评工作和景区村庄应用挂牌;四是持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完成燃气炮人影项目采购等工作。

(五)气象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萧山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萧政办发〔2023〕65号)正式印发;二是《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萧政发〔2023〕23号)区政府于8月20日正式印发;三是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斐然,经省气象局测评,2020、2021、2022年,连续三年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标测评获全省区县第一。

(六)党建科普融合, 擦亮党建品牌。一是认真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学习研讨、筑堡强基、岗位建功、志愿服务、联考联赛、宣传展示”六项行动。2023年分别获评全国、全省气象部门模范机关,获评区“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先进单位;二是联合教育、宣传、科协等部门成功举办第四届校园气象文化节,2023年气象科普馆接待团队94批,开展研学活动40场,共计3700人次;萧山智慧气象科普体验馆被省气象局、省应急厅、市社科联、市科协等多家单位授牌,2023年获评杭州市最具品质生活体验点、杭州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以气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标“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气象现代化体系,锚定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能力现代化,提升气象业务基础能力,强化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融入智慧城市治理和共同富裕,为后亚运时代萧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样板做出气象贡献。

(一)聚焦监测预报预警,加强气象科技能力建设。

1.抓萧山气象监测设施村安工程项目,完善气象综合监测布局,完成风廓线雷达升级、开展南部山区行政村气象自动站加密建设;

2.对接规划资源部门,推进地质灾害雨量站协同建设、数据共享,推进雨量站后期维护有序开展;

3.深化亚运业务系统成果应用,强化智能短临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亚运系统成果应用,规范“梯次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探索乡村应急广播主动叫应机制;

4.强化预报预警值班值守,以预报预警为令,加强部门合作,强化防灾减灾 “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

(二)聚焦智慧城市治理,健全数字协同防灾减灾机制。

1.继续深化数智气象基层应用,提升覆盖到村的全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2.完成城市防汛智治气象先导系统建设,强化部门横向合作,基于萧山城市数字孪生底座,实现道路桥梁、易涝点位、重要场馆、河道流域等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实现视频监控、积涝监测等智慧感知数据共享,强化城市防汛行业风险影响预报预警服务;

3.融入“三网融合”治理体系,深化“网格+气象”萧山场景应用;

4.强化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对城市运行(城市积涝、建设工地、旅游水域、道路交通等)风险影响指标研究,提升防灾减灾精细化决策能力;

5.部门协同,与卫健、文旅、交警等部门合作,探索智慧气象融入健康大脑、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服务;

6.深化部门联动气象科普社会化。继续开展校园气象节活动,丰富气象研学内涵,加强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建设,争创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三)聚焦共同富裕,强化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1.联合农业部门,开展数字农业气象哨兵系统建设,重点在浦阳传化现代农业园区,面向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灾害风险影响、数字农业科技,打造基于物联网、云数据的数字农业气象场景应用;

2.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高水平治理、农民高质量生活,继续深化未来乡村分类气象服务;

3.深化白对虾、杨梅、茶叶、蔬菜等特色气象服务,完善农产品气候适宜指标库和气象致灾指标库;

4.深化生态气候资源品牌应用,开展省级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

(四)聚焦内部支撑,加强科研、管理规范化。

1.推进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气象实训室改造,开展单位文化氛围建设;

2.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深化科研氛围,提升业务人员技术素养;

3.注重内部规范化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梳理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内部管理领域的规范化流程,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五)聚焦党建引领,强化干事创业文化氛围。

1.继续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萧山气象高质量发展;

2.积极做好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前期准备,以模范机关标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党建引领激活全体干部干事合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廉政风险排查、监督执纪,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