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圈” 总部经济集群能级再提升

发布日期:2024-12-26 09: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作为民企大区、工业强区,萧山区全力建设“2+3+X”先进制造业集群,总部经济加速发展,“乘数”效应加快溢出。

从数据来看,全区现有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9家,总部企业34家,稳坐杭州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8月,萧山区先后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4个(数量全省第一)、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拥有省级特色小镇3个,省级及以上双创基地38个,总部经济集群能级不断提升。

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前不久,省经信厅公布了浙江省第一批民营经济总部集聚高地名单,全省11个县(市、区)入选,萧山区以“绿色石化”为建设重点方向的民营经济总部集聚高地成功上榜。

为构建“高大上+链群配”现代产业体系,我区立足“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产一方案”“一产一链长”全市推广。就“绿色石化”产业而言,我区不仅龙头企业总部集聚,还持续完善特色梯队培育路径,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

以龙头总部为例,荣盛集团在纵向上,完成了织布—加弹—切片纺—聚酯直纺—PTA—芳烃(PX)—炼油的七次产业链升级,将产业链做“长”;在横向上,荣盛集团在深厚的产业链之上,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从产品性能和工艺流程等方面提升传统化纤产业。

据统计,全区已培育绿色石化相关规上企业522家,2024年1—10月全区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营收1573.0亿元,同比增长3.6%,高端要素加快集聚,集群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我区聚焦新兴领域,以“先进制造抓集群、战略新兴抓链条”为抓手,突出“硬核科技”和高增加值贡献,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围绕智能物联、高端装备和生命健康三大特色新兴产业集群,抓增量中小企业精准培育。2024年1—9月,智能物联产业集群营收294.2亿元,同比增长19.9%;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营收达646.3亿元,同比增长7.8%。

“从产业发展来看,企业总部是汇集价值链中高等级的板块,对于提升我们的产业层级和区域经济分量有着重要作用。”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通过“一企一策”培育了一批总部企业,通过“一产一策”培育总部经济,初步形成了存量型总部、增量型总部、研发型总部、上市企业总部等多类型民营企业总部生态。

生态打造日益完善

为何总部企业争相奔赴萧山?

前不久,台泥杭州公亮大楼项目竣工,台泥大陆营运总部正式在钱江世纪城扬帆启航。说起落地原因,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里不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齐全,还对总部企业进行了全方位扶持,让我们能够专心发展。”

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较量,更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围绕产业集群建设、总部经济发展、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我区制定形成了“1+N”总部经济政策体系,出台相关细则,并建立了“助企陪跑员”机制,搭建“助企服务专班+助企陪跑员+助企帮帮团”三级联动机制,持续提升企业服务。

创新能力是评选“省级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区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北大信研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北斗七星”科创联盟已与全区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120余家,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孵化企业270余家,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快完善服务机构体系,我区设立了萧山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依托萧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设置1个综合受理服务专区和金融、科创、人才、法治、政策、项目、开放、诉求兜底8个增值服务板块,并在自贸创新中心、信息港小镇等产业园区建设嵌入式分中心,构建“1+8+X+N”的全域增值服务体系。(周珂 高洁 翁佳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