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楼塔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为己任,全力打造“侨助蝶变”乡村共富品牌,促进侨资、侨智、侨业回归,积极构建引才聚智新体系。
应秋琳作为侨资企业的代表、禾伙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野孩子研学基地)创始人,是第一批进驻乡村的侨资企业之一,于2020年落户楼塔镇大同二村。如今这片180余亩的土地,已成为集文化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
该基地室内教学场所宽敞明亮,中药坊、美食坊、手工坊、乐坊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可同时容纳300余名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户外场所依托自然风光,设置了自然教育、农耕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
如今,经过不断完善,“野孩子”的经营模式愈发规范化和本土化。结合当地特色,在村社主体、企业主导、农户共参与的共富模式下,“野孩子”围绕大同二村“大同小驿”为核心布局,对乡村风貌、基础设施、旅游配套等方面实施改造提升,并融入“侨”元素,全方位提供侨界交流、侨企团建、特色亲子游以及定制化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基地还被授予省三星级“侨胞之家”、区同心亚运阵地、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侨”是楼塔的一张金名片,楼塔有上千个华侨华人旅居迪拜、阿根廷、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楼塔不仅利用各类资源优势,引入侨资、侨企,更是创新实施“1234”侨工作法,以“同心筑梦”“凤来燕归”“侨雁领头”三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侨心共富、侨企带富、侨智助富、侨爱帮扶四项行动。
立足山、水、侨资源优势,楼塔镇在山水间嵌入“侨文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做足侨文章、做大侨产业。
此举不仅推动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使得侨胞们“让自然的山水,变作人文的山水”的美好愿景得以落地生根,更是唤醒了乡村沉睡的文化因子,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如今,经过侨胞们近两年的精心打造,该镇大同二村成功建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村,志愿军大道横跨白虎山,成为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客源和经济效益,还有力促进了农副产品售卖、餐饮住宿等民生产业的发展。据统计,项目每年向大同二村村集体支付租金约60万元,可持续效益长达10年,同时提供了4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楼塔镇还积极探索打造“侨助工坊”新模式,以“侨商侨企+村集体+经纪人+农户”的工坊模式,构建了“研学教育集中式”“电商直播带货式”“侨企定向招工式”三大工坊助富矩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进一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侨胞汇聚楼塔,聚力乡村发展。在山水间嵌入“侨文化”,楼塔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继续深化与海内外华侨的交流合作,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侨助共富”机制,着力发展特色侨贸产业,打造侨旅体验产业,形成侨经济产业链,开辟出一条独具楼塔特色的“侨助共富”新路径。(刘殿君 方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