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85/2024-83613 | 成文日期 | 2024-09-23 |
发布机构 | 瓜沥镇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瓜政〔2024〕40号 | 有效性 | 有效 |
为贯彻全区大平安系统集成工作要求,规范网格建设各项工作,围绕以党建为统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的要求,整合综、警、网等各支基层治理力量进一步下沉至网格,落实网格实体化运行,开展一体化联动,有效夯实平安法治基层基础,健全完善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机制,着力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发挥好网格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省市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部署为指引,纵深推进网格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形成“镇--村社--网格”的三级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运转、责任落实、反应快速”的工作机制,通过抓早、抓小、抓苗头,精准摸排、管控基层基础,有效防范化解涉稳风险隐患,减少诉源、警源、访源,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幸福指数。
二、网格划分原则
按照“地域相邻、构成相似、规模适度、方便管理、便捷服务”原则,统筹考虑地域面积、人口分布、复杂程度等因素,形成集镇建成区、工业园区、农村三种模式。
三、网格划分标准
(一)村社基础网格划分
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500户,且每个网格实有人口1500人左右。农村地区网格边界与自然村、村民小组等历史边界保持一致,同时应结合网格管理服务人力资源进行划分;集镇区块、工业园区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规模和辖区治理要素特征进行划分。
(二)村社微网格划分
微网格一般服务50--80户要求(具体服从管理有效、服务便利的原则),全覆盖设置微网格。行政村以网格内村民小组(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划分微网格,超过80户的村民小组、新农村集聚点可划分成2个及以上微网格。社区以网格内楼幢为基本单元划分微网格,超过80户的楼幢,结合楼道、楼层实际可划分成2个及以上微网格,形成“村社-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架构。
(三)专属微网格划分
学校、医院、工厂、商业综合体等企事业单位,可设立专属微网格。
1.网格内商圈以200-300人为标准,根据商家数量、规模及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微网格,规模较大的学校、医院分别按照年级和功能楼幢划分微网格。
2.网格内写字楼、园区小微企业以200—300人为标准,划分微网格。
3.网格内职工人数300人以上的规上企业按照“一车间一网格”模式设置微网格。
四、工作任务
(一)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应建尽建、同步组建要求,原则上一个网格设立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在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等已有党组织的,根据网格调整情况同步优化设置;在社区,网格党组织一般与小区党组织统筹组建,一个小区划多个网格的,一般在小区设立党支部,在网格设立党小组。网格书记由村社干部担任(情况复杂的网格,网格书记由村社书记担任)。网格党组织需实体化运行,完善“党员联系户”制度,厘清联户职责,列出服务清单,落实工作责任。
(二)明确职能定位。网格是在社区(转制社区)、行政村及其它特定区域划定的基层治理基本工作单元。推行网格化管理是属地广泛动员多元力量参与基层共治的一个重要载体。网格职责主要包括基层基础排查、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畅通民意渠道(以下简称“三排查一渠道”)等工作。镇级网格事项需经镇智治分中心(综合信息指挥室)审定,未经审定原则上不得纳入网格工作范畴。
1.基层基础排查。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采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组织场所等网格各类基础信息,排摸掌握网格内145项重点要素等动态信息。工作由派出所牵头,驻格警员和网格员具体落实,由派出所明确相关网格力量的责任分工,指导、督促驻格警员和网格员通过“钉管家”“红领通”“大平安最多查一次”等应用开展排查工作。
2.风险隐患排查。主要是对市场主体及市场主体外全领域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工商监管、自然灾害等相关工作进行网格巡查,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工作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牵头,网格综合检查人员、驻格警员、网格员具体落实,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明确相关网格力量的责任分工。其中市场主体的风险隐患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督促网格综合检查人员、驻格警员、网格员通过“大平安最多查一次”应用开展排查上报工作,相关业务条线予以指导并督促市场主体落实闭环整改;对于除市场主体外的其它领域风险隐患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督促网格员通过红领通“事件上报”模块开展排查上报工作。
3.矛盾纠纷排查。主要是对邻里纠纷、家庭婚恋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安置纠纷、消费纠纷、教培纠纷、物业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及时收集并上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受理群众相关诉求。工作由镇平安法治办牵头,网格员具体落实,驻格警员予以协助,镇平安法治办明确相关网格力量的责任分工,指导组织网格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排查情况通过红领通“矛调协同”模块上报。
4.畅通民意渠道。通过实地巡查、上门走访、线上接收等方式,收集社会真实情况,倾听网格内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归纳上报。由综合信息指挥室(以下简称“指挥室”)牵头,网格员具体落实,指挥室指导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网格智治微平台等线下、线上途径收集民意诉求,并通过红领通“事件上报”模块上报。
(三)优化数字赋能。整合力量资源,建立村社及部门网格智治指数,实行每月排名排榜制度,网格的日常管理依托“沥家园”“红领通”等数智平台进行晾晒留痕,实现一个网格团队深度融合、协同作战,强化数字应用支撑和数据共建共享,形成强大合力。
(四)加强激励关爱。加强日常督导,不定期开展调度,通报重点工作进度。强化结果运用,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情况纳入村社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平安考核等内容,作为村社党组织争星晋位的重要内容。符合条件的优秀专职、兼职网格员作为村社干部后备力量,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优秀网格长、优秀网格员、优秀网格团队评选。推荐从事网格工作满2年且近2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的专职网格员或者从事网格工作满2年且取得城市管理网格员中级工及以上等级职业证书的专职网格员,报考区专职社区工作者中设置的专属岗位。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专职网格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
(五)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线上+线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发挥“综警网一体化网格力量”和微网格“一长两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等力量在基层治理的能动性,提升联防联治水平。各微网格要发挥好智治微平台,实现“一微网格一线上群”全覆盖,及时发现并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延伸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五、配强网格力量
为做实网格基层治理最小作战单元,将开展“三排查一渠道”工作的多元治理力量全面贯通到网格,统称为“综警网一体化网格力量”(以下简称“网格力量”)。网格力量包含“网格综合检查人员”“驻格警员”“网格员”三个部分组成。
(一)网格综合检查人员。由下沉的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和分布在镇各职能办(中心)从事平安领域检查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消防检查人员、安全监察人员、城建监察人员等)组成,主要牵头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闭环工作。
(二)驻格警员。由管区民警、驻格辅警组成,主要牵头基层基础排查工作。(具体方案由派出所制定)
(三)网格员。“网格员”由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书记、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微网格组成,主要开展“三排查一渠道”工作。
1.网格长。网格长原则上由村(社区)书记担任,情况复杂或网格数量较多的村(社区),经报请镇智治分中心同意后,安排副书记或副主任与村(社区)书记共同担任网格长。负责统筹各项事务,协调各网格力量,牵头制定计划、开展工作。
2.网格指导员。由联村干部担任,常态化开展网格走访,参加网格工作会议,支撑网格长协调镇、村社、网格等治理力量。
3.网格书记。网格书记由村社干部担任,情况复杂的网格由村社书记担任网格书记。全面负责所属网格内的各项工作,接受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的任务指派,统筹协调网格内专兼职网格员、驻格警员、网格综合检查力量、微网格等力量开展工作。
4.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原则上由村社干部、社工担任。目前网格内仍配有专招网格员的,由专招网格员担任。
5.兼职网格员。村社干部、社工和工作人员除担任网格长,其余人员全部编入网格,作为兼职网格员,落实包网入户,一个网格有多名村社干部、社工的,由村社对网格管辖范围进行细分,一名村社干部负责1+N个微网格区块。其中村社有外迁安置到其他村社的安置户,必须落实1名以上村社干部担任兼职网格员,协助专职网格员对网格事件进行联动处置。
6.微网格。单个微网格内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微网格员(“一长两员”,即微网格长、信息员、保障员)。具体配备在镇指导下由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负责。微网格员要求作风正派、身体健康、认真负责,采取组织统筹、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和配置,优先选任威望高、时间足、人头熟的优秀党员(党员楼道长、党员中心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骨干、新居民代表、物业企业和业委会人员等担任。鼓励4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员担任微网格员。专属微网格网格员,规模较大的学校可由年级组长担任,医院由科室负责人担任,写字楼由物业服务公司楼管员或楼内企业管理人员担任。
(四)宣教督察队伍。由平安办、应消站、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执法队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网格力量的处置运行、队伍效能等情况进行督导,以及现场处置队伍及矛盾调解队伍的业务培训等。
六、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网格实体化建设工作长期稳定发挥效用。
(一)每周例会。每周结合村社周二例会,召开一次网格工作联席会议,由村社书记召集,部署本周具体工作、分析辖区网格工作形势、互通情况信息、协商具体事项、开展工作培训。各网格力量等应积极参加周例会,深度参与网格工作。
(二)会商研判。建立每月分析研判机制,指挥室每月汇总数据信息,党委副书记(政法)每月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分析,会商重点难点工作,重大问题提请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协调推进网格实体化工作。
(三)晾晒比拼。指挥室定期对照网格考核内容,总结梳理全镇网格各项指标、目标任务完成、取得的工作成效等情况,分五个等次进行星级评定,对所有网格逐个评星。
(四)联动处置。网格事件联动处置坚持“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条块结合、服务为先,重心下沉、高效便捷”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答复”的原则,按照“发现上报、受理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事件归档、考核评价”的步骤健全网格事件联动处置机制,精准推送治理信息,推动“三源治理”苗头性问题线上互动、线下化解。其中,因拆迁原因造成村社辖区内有外村安置户的,网格事项发现上报由安置前或安置地村社网格上报,镇智治分中心受理派遣至安置地村社网格,由安置地村社网格联系协调安置前村社网格进行处置反馈,事件处置由安置前村社网格牵头,安置地网格进行协助,同时对安置前和安置地村社网格进行事件考核。
(五)责任追究。规范网格力量履职行为,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责任追究对象包括所有网格力量。责任的追究方式由镇纪委、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文件执行。
七、其他
本办法试行二年,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2024年3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按瓜沥镇党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瓜沥镇专职网格员队伍运行管理优化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瓜委办(2022)4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