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的一枚小小公章,几乎覆盖了村级权力清单中的所有事项,既涉及村干部用权,也关乎百姓切身利益。针对村社公章管理中存在的“空白章”“人情章”等漏洞,我区首创“智慧印章”管理系统,实现对村社传统印章“审、用、管、督”一体化闭环全流程监管,将基层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今年,我区在“智慧印章”数字化用印监管的基础上迭代升级2.0系统,通过AI优化数据分析模型和协同贯通各类政务服务平台,从“把权力管起来”,提升为“让负担减下去”“让服务好起来”。如今,“智慧印章”已覆盖我区所有村社及35个区级单位,平均审批时长较以往线上审批系统大幅缩减。
便民服务更优更快
“以前办理家装电表,要先跑村里、再跑镇里,盖完一连串印章再去窗口申请,现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直接流转盖章事项,真方便!”近日,瓜沥镇友谊村村民沈某在镇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后,对“智慧印章”的联审联办功能赞不绝口。
改变还要从今年上半年瓜沥镇接到的一个问题反映件说起。群众孙某在办理充电桩安装业务过程中,因为需要纸质建房证明,在村、镇及多个职能科室来回跑了多次才办理完成。“拿个盖章证明要问东问西,跑好几趟,太不方便了。”孙某的烦恼直指政务窗口流程规范性与服务便捷性的矛盾点。
“是否可以通过‘智慧印章’打通村社和职能部门间的用印壁垒,实现水电气类事项的联审联办?”瓜沥镇纪委先行先试,一方面与职能部门、镇政务服务中心、村社等多方沟通,另一方面联系“智慧印章”系统运维第三方搭建流程。
仅两个月时间,“智慧印章”就实现了功能升级——群众只要跑一趟镇政务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村、镇盖的章便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流转到该中心。
试行当月,该镇完成水电气领域联办审批21件,实现了水电气证明事项“跑零次”办理。与此同时,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大大减少了窗口服务人员的作风问题。
小微权力有“章”可循
瓜沥镇的创新实践,源于全区“智慧印章”的全面覆盖与迭代优化。早在2022年,我区就把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三个印章“锁”进物理套筒。群众有盖章需求时,联系印章管理员通过手机App发起用章申请,经过村干部远程审核同意,即可自动解锁盖章。
这样一来,不但实现群众“少跑腿”,全流程留痕管理也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的短板,让公权力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此外,我区还引导相关镇街在合同审查等领域进行探索,让更多干部和群众尝到基层治理变革带来的甜头。其中,义桥镇以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为切入点,在“智慧印章”2.0系统中嵌入数字识别功能,对合同关键要素进行智能解析及预警,用技术手段让村社干部在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完成相对专业的合规性研判。
在义桥镇田丰村印章管理员王诗慧眼里,“智慧印章”2.0就像是一个公正无私的“铁面裁判”,能有效减少合同的违规违法风险。“比如一般建设用地,每亩每年的租金如果少于5000元,合同就会被‘智慧印章’识别为‘不合规’,发出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还深挖“智慧印章”的大数据潜能,通过后台筛选出多条已有明确规定取消的或村社无法证实但职能部门要求出具的“无责”“无效”证明,督促相关部门重新梳理办事服务权力清单、厘清责任边界,同时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防范“无责”“无效”证明的产生。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减少证明类盖章事项11类,证明类盖章数同比下降23%。(蒋超 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