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9/2024-83187 | 成文日期 | 2024-12-02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 |
2024年11月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能部门从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共抽取样品775批次进行定量检测,具体抽样检测情况如下:
一、样品分类及合格率情况
全区各职能部门抽检样品共26个类别775批次,合格726批次,不合格49批次,总合格率93.68%。样品分类及合格率详见下表:
样品类别 | 抽检批次 | 不合格批次 | 合格率 |
食用农产品-畜禽肉及副产品 | 39 | 1 | 97.44% |
食用农产品-蔬菜 | 80 | 8 | 90.00% |
食用农产品-水产品 | 98 | 8 | 91.84% |
食用农产品-水果类 | 63 | 11 | 82.54% |
食用农产品-鲜蛋 | 39 | 2 | 94.87% |
食用农产品-生干坚果与籽类 | 2 | 0 | 100.00% |
茶叶及相关制品 | 12 | 0 | 100.00% |
糕点 | 25 | 0 | 100.00% |
饮料 | 28 | 0 | 100.00% |
酒类 | 11 | 0 | 100.00% |
蔬菜制品 | 27 | 1 | 96.30% |
调味品 | 50 | 2 | 96.00% |
粮食加工品 | 35 | 1 | 97.14% |
糖果制品 | 20 | 0 | 100.00% |
食品添加剂 | 3 | 0 | 100.00% |
速冻食品 | 12 | 0 | 100.00% |
水果制品 | 38 | 1 | 97.37% |
饼干 | 1 | 0 | 100.00%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20 | 0 | 100.00% |
豆制品 | 3 | 0 | 100.00% |
餐饮食品 | 106 | 12 | 88.68% |
冷冻饮品 | 2 | 0 | 100.00% |
肉制品 | 26 | 2 | 92.31%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20 | 0 | 100.00% |
薯类和膨化食品 | 1 | 0 | 100.00%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5 | 0 | 100.00% |
方便食品 | 4 | 0 | 100.00% |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 1 | 0 | 100.00% |
其他食品 | 1 | 0 | 100.00% |
食糖 | 2 | 0 | 100.00% |
水产制品 | 1 | 0 | 100.00% |
合计 | 775 | 49 | 93.68% |
二、检测检验机构
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海润泰合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
三、分析及评价
1、2024年11月抽样的茶叶及相关制品、饮料、酒类、糖果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共20大类食品经检验全部合格,总体情况良好。
四、不合格指标情况
1、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类中的鳊鱼检出4批次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出1批次地西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黑鱼检出1批次甲氧苄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鳝鱼检出1批次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2、食用农产品水果类中的龙眼检出9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冰糖木瓜检出1批次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香蕉检出1批次噻虫胺、噻虫嗪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3、食用农产品蔬菜类中的生姜检出4批次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2批次吡虫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1批次毒死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芹菜检出1批次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4、食用农产品鲜蛋类中鸡蛋1批次检出甲氧苄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1批次检出氟苯尼考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五、关于部分不合格项目的说明
1、氟苯尼考(Florfenicol)是一种兽医专用酰胺醇类广谱抗菌药,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猪、鸡及鱼的细菌性疾病,尤其对呼吸系统及肠道感染疗效显著。氟苯尼考是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活性,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一般是通过饲料添加或者畜禽疾病治疗导致畜禽体内残留的积累。
2、噻虫胺(clothianidin),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具有根内吸活性和层间传导性。土壤处理、叶面喷施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玉米、油菜、果树和蔬菜、柑橘的刺吸式和咀嚼式害虫,如飞虱、椿象、蚜虫和烟粉虱。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噻虫胺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3、恩诺沙星 (enrofloxacin)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长期使用或者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