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2/2024-83196 成文日期 2024-12-02
发布机构 区发展和改革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2-02 14: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分享:

孙伟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浙东运河(城区段)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市规划资源局萧山分局、区环投集团协办,现答复如下:

萧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浙东运河文化园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萧山大运河文化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高质量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持续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高水平推进重点项目、重大活动、研究创作。根据您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萧山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注入强劲的文化力量。

一、加强重点项目引领。

根据《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公园、贺知章纪念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进一步挖掘运河沿线丰富文化资源。加大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力度,推动湘湖蝶变跃升,以火车西站、衙前镇大运河萧山段首尾两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重点,以绿道、古纤道串联古桥、古村、古寺、古海塘、名人故居等多样性历史人文点位,打造贯通全域的大运河萧山段绿色生态廊道和历史文化带。

二、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重塑湘湖跨湖桥人类文明之源、诗路文化带(浦阳江)、官河文化带、钱塘江围垦潮文化带“一源三带”风采。以诗路为纽带,串联衙前古镇、官河老街等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梳理、整合、串联运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人文典故、红色根脉、社会民俗等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提炼出大运河特色文化符号,将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萧山运河风貌区。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大运河与钱塘江“潮”文化、围垦精神、海防故事联系,挖掘大运河(萧山段)作为浙东运河发源地的历史、精神、科学及审美等价值,做好大运河文化和萧山非遗传统文化的充分挖掘、与转化。强化大运河专题文艺创作,出版《大越春秋———湘湖越王城的故事》等精品书籍,推进讲述萧山围垦故事的院线电影《潮》制作,提升大运河萧山段知名度影响力。

最后感谢您对萧山区社会事业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