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镇“星空夜话”座谈会,与大学生创业者面对面沟通交流。
开阔的围垦,勤恳而大气,江鲜美食和逐浪潮头的气质,吸引的不止游客,还有创客。
在全区着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的当下,益农镇正在成为青年创客们新的“着陆平台”“热带雨林”。一群大学生走进乡村大显身手,一个个轻食馆、游泳馆、普拉提工作室等乡村新业态不断涌现,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动力。
益农,这片萧山曾经的“东伯利亚”,究竟蕴藏了怎样的“青引力”,让青年创客们洄游、扎根,在这里发光发热?
活力创客潮起来
“明显感受到益农越来越‘潮’,越来越有青春气息。”谈起近几年家乡的变化,从阿里返乡创业的“农二代”周达很有感触。他刚参加完镇上组织的大学生电商人才培训活动,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创客朋友”,他看到了益农在乡村电商的潜力和无限可能。
良禽择佳木而栖。引才留才,首先要有合适“着陆”的土壤。这几个月,益农镇党委牵头抓总,各条线相互协同,全心全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最佳生态。
早在7月1日,益农镇大学生联谊会暨大学生创业联盟成立仪式启动,《益农镇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方案》同时发布,围绕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资金、基金、孵化、导师、资源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设计,着力构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全链条体系。
比如,大学生创客往往启动资金有限,那么益农就提供创业场地租金、优质项目培育和银行金融贷款支持;经验少、孵化困难,有平台和导师出招;社会化工商登记、场地租赁、项目申报流程麻烦,有“益小二”代办员队伍跑腿帮忙。
12月初,益农镇还发布了“打造青年向往之益农八大行动”,将各个领域的好政策“打包”汇总,有星创领航、文创破圈、商创集聚、乡创向美、社创护航、农创共富、科创兴业和云创共享等,覆盖了青年人从创业领域到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
抱团合作浪起来
最近,内部的大学生创业联盟、大学生联谊会也忙开了。这可是“卧虎藏龙”的地方,联盟、联谊会的成员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33%。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徐鸿彬,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在读博士;联盟理事会会长李佳琦,毕业于浙大医学院;联盟理事会副会长陈加利,曾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掌管及任职企业总计年营收超2.5亿元……
在不少大学生创客眼中,这就是他们强有力的后援团。“过去创业总是‘单打独斗’,回到家乡,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可以抱团取暖了,有联盟、联谊会在其中穿针引线,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优质资源,每次交流都能认识更多朋友,大家团结得越来越紧密了。”不少联盟会员表示。
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头雁”们聚到一起,议事、监督、纳新、组织策划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吸引“群雁”栖于益农、建设益农。
“目前,我们进行了联盟组建、内部例会、研学交流等活动,吸纳了不少在益农创业的联盟会员,其中不乏新媒体运营、食品供应、农业创业、种质资源、农文旅等行业的大学生创业者。”益农镇大学生联盟理事会会长李佳琦表示,“前不久,镇里也召开了一次‘星空夜话’座谈会,收集了解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进度进展情况,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创新业态活起来
信心付诸行动,创意即可变成现实。年轻人们将这些有趣、好玩的创意种在益农广袤田野里,种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大业中。
比如,在益农镇弘扬社区邻里中心,一对姐妹花创办的“雅咪轻食”餐厅,就让小乡村刮起了健康“轻食风”。据店主说,开起一家乡村版“wagas”的背后,有居民的需求、创业的勇气,更有政策兜底提供的底气。社区不仅协助办理食品许可证等手续、创建社群、减免6个月租金,在公众号上也帮忙招工、宣传。
再如,创客夫妻王玲玲、王超超,开创了萧山首个把游泳健身馆“搬”进安置小区的项目,未来,该项目将打造一个集560m2游泳区、400m2健身区、70m2多功能区和200m2休息互动区为一体的现代化健身场所。
此外,益农还围绕青年婚恋生育、圈层融入、社交生活等方面,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大礼包,举办了集体复古婚礼、草坪音乐节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奔赴新城大海,共筑花满益农”已成为许多青年的共识。
“我们希望青年学子在追梦时能无后顾之忧。他们只需要背上行囊,装入知识、技术和新的点子,我们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充满活力的创业土壤。而他们的新技术、新思想,创造的新业态,也会反哺益农的乡村振兴。”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王美琳 张旭 沈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