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萧山区市场监管局顺利举办“市在人为”共富行动启动仪式暨个体经济咖啡师技能竞赛。现场,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吕意为萧山区第27万户市场经营主体颁发营业执照及“入市大礼包”。
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动力,市场增量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为服务好广大市场经营主体,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以“一网、一码、一报告、一专区、一中心”为载体,创新打造“市事无忧”助企服务品牌!
一、布局“一张网”实现主体“精准管服”
“一张网”将27万市场主体全量纳入全区2048个社会治理网格,实现主体精准定位、及时纳管。
首创网格“既纳自然人又纳法人”,通过萧山区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发布网格任务,借力社区网格员开展排查。
目前,各基层所已相继发布生鲜门店、食品主体等多项排查任务。基于跨部门标签筛选功能,梳理重点企业名单,建立常态化企业走访机制,确保政策、服务精准传达。此外,还通过精准统计,实现主体清单动态更新。
二、集成“一个码”实现政企“双向奔赴”
试点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集成应用改革,创新打造两大特色应用场景。
企业端首创社会管理事务“一码办理”模式。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在“企业码”在线反映诉求,实现“企有所呼、必有所应”。目前,已收集企业诉求200余条。
公众端推进预付式消费“二码合一”改革。在预付式消费领域探索将商户“企业码”与银行“付款码”“二码合一”,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目前,“二码合一”改革试点在放心消费园区内推广落地;结合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通过“企业码”上墙实现全区600余家电动自行车门店信息“一码知”。
三、定制“一报告”优化政府“精准滴灌”
以“萧山市监集成数据底座”为基础,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高质量发展报告”。
告诉企业“你们有什么”,聚焦市监主责主业,帮助企业全面梳理“家底”。
建议企业“你们该做什么”,对企业的优势与短板等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咨询企业“你们还要什么”,制作包含6大类23项服务清单,方便企业点对点咨询。
在此基础上,整合跨部门数据,探索形成一套行业评价指标体系,挖掘高成长性企业。目前,已归集涉企数据8486万条,推送服务报告200余份。
四、设立“一专区”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以市场监管高频服务事项为切入点,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助企“市事无忧”服务专区,打造一体化线下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商事登记“启航”,打造企业开办、股权转让、协助执行、企业注销四个一件事应用场景,全流程为企业导办、帮办。今年以来已完成企业开办3万余家次。信用管理“护航”,深化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截至目前,全区完成信用修复1626件,居杭州市各区县第一。
知识产权“领航”,持续推进专利、商标质押融资“一件事”改革。截至目前,质押融资惠及企业146家,质押金额18亿余元。
五、启用“一中心”实现服务“一站集成”
以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名单为契机,启用萧山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系统整合九大服务载体。
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杭州受理窗口办件量连续5个月排名全国第一;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以及企业出海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对接会;全国首个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已常态化运营,截至目前,全省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415件、备案1.07万件,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萧山区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 27 万大关。这不仅是我区营商环境持续提质增效、市场活力如泉涌般不断释放的鲜明印记,更是区域经济蓬勃向上、创新动能强劲有力、商业生态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钱塘江畔的萧山,经济发展势头如浪潮般汹涌澎湃,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创新与发展正携手共进!
接下来,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打造“市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市监辨识度、全省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提振区域发展新动能、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贡献市监力量。(来源: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