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24/2024-81926 成文日期 2024-10-09
发布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三季度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4-10-09 09: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
分享:

序号

目标任务

细化任务

完成情况

103

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全面落实第五轮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加快11个重点污染行业整治,力争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清零。

1、淘汰14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
2、完成6个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工作。

1、根据《杭州市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和市级分工,对我区涉及的14个反馈问题进行分解,编制《杭州市萧山区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并提交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根据市整改协调小组《关于做好杭州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制定印发我区销号办法,并组织各镇街、部门分管领导、经办人员就销号要求、具体流程进行专门培训,组织各责任单位按整改时限和规定程序逐级进行销号;
2、进一步排查梳理整治清单,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专项帮扶,督促各相关企业严格对照整治标准,加快推进污染整治提升工作;
3、14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已完成注销淘汰。

104

常态化开展“两车”淘汰、扬尘精细治理、臭氧污染防治、中度污染天气消除四大攻坚。

1、完成8家企业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改造提升;
2、开展扬尘污染常态化巡查督查;
3、持续推进“两车”淘汰。

1、持续推进“两车”淘汰,已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723辆;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156台;非道移动机械625辆;
2、完成8家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改造提升,正在指导企业开展绩效评估;
3、深入实施“五全”工作法,区大气办和生态环境分局,北干街道、新塘街道、城厢街道等属地街道分别组建队伍,严格落实全天候不间断值班巡查;
4、持续开展全覆盖雷达监测,做好各类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高效研判,及时消除污染影响。根据市级下达的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积极组织开展污染天气应对。区大气办共发布污染天气应对的通知19期,污染天气预警天数共82天。污染天气期间组织全区各镇街平台和有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共出动检查人员33585人,检查点位25345个,发现问题3016个,均已整改完毕。

105

争创省级“无废城市”,培育“无废细胞”45个以上。

培育“无废细胞”45个

截至9月18日,已创建无废细胞40个;开展两批次固废露天堆放问题核实整改;接待黑龙江、海南等外地无废考察学习团队和市区两级政协多次调研指导活动。

106

推进“宁静工地”“宁静小区”等试点创建。

1、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创建;
2、开展宁静工地试点创建。

1、已召开宁静小区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区府办、生态环境萧山分局、区财政局、区政府督查室及有关镇街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区级多次组织工作专班和专家常态化开展现场指导帮扶,8月邀请市局领导及专家赴萧山区指导创建工作。8月底45个创建单位基本完成建设工作,截止9月14日, 23个小区经区级评审符合市级宁静小区创建要求;
2、萧政储出(2021)12号地块项目根据创建方案目标,目前已完成方案要求的80%;蜀山街道鲁公桥社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目前处于基坑阶段,宁静工地创建硬件设施基坑阶段要求已基本具备。

108

积极参与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开展2025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筹备工作

经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接,该会议将于2025年举办,主要牵头部门为市林业局。目前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尚未开展具体工作。

109

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经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接,该项工作为规资部门牵头,在萧山未设立修复试点。

112

持续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全面推动节能降碳改造,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完成2个园区规划环评审查

1、全力配合属地园区,加快推动规划环评编制。目前,浙江绿色智造新城规划环评正在编制中,已完成工作量80%;
2、已完成临空示范区规划环评(初稿)编制,正式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查。

114

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等示范创建。

1、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创建;
2、开展绿色低碳工厂创建

1.已申报河上镇科百特园区及党湾印染园区两个减污降碳园区,并已参加省评审,等待省评审结果;
2、已完成2024年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申报工作,共计27家绿色(低碳)工厂通过各级审核,命名文件尚未出台。

115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机关、校园、社区。

1、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宣传活动;
2、创建一批绿色学校、无废校园、无废社区

1、开展815全国生态日宣传和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宣传;
2、已创建绿色学校29家,无废校园13家;无废社区(包括乡村)19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