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4/2024-81980 成文日期 2024-10-09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主题分类 教育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3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0-09 16: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分享:

李萍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文旅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萧山教育的关注和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关心。建议中您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有理有据,很有针对性。就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一、我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现状

1.加强顶层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中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萧山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省市有关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2024年区教育局开启新一轮素质教育三年行动,印发《萧山区中小学“美好成长”素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坚持把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主题等作为学生德育“必修课”,积极开展与非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赛事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举办学校阅读节、艺术节、区青少年读书活动、名家进校园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研学活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区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组织美育社团参加省市艺术节、美育传统文化项目展演展示等活动,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2.推进课程建设。积极向财政申请资金,从2016年起,每年开展高中和义务段课程改革项目评选,支持学校在陶艺、水墨、竹笛、篆刻、剪纸等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与研发,对优秀课程项目予以转款专用的资金奖励。2017年起,区级层面组织师资编纂区域茶文化地方课程,作为推进学校的乡土教材,以学校劳技课、美术课、音乐课为主阵地,每年在每所学校安排茶文化、茶艺培训教学课时,形成多学科、多时段、互融合、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成立茶文化活动科研组,指导和帮助各学校开展茶文化活动。

3.加大学校培育。积极推进茶文化和经典诵读、戏曲、中医药、书法、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区域学校特色覆盖更多学生。在2021年和2023年开展萧山区艺术特色实践基地、“湘湖美少年”艺术社团评选活动,共评选出艺术特色实践基地12个,“湘湖美少年”艺术社团29个,提名奖19个。鼓励学校坚持以美育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全员美育育人机制。积极指导学校开展传承项目建设,明德学校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4.做精品牌活动。区级层面紧扣重要节点,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活动。连续25年开展区中小学生“暑假读好书”活动,组织名家进校园宣讲,举办“我爱读经典”国学大赛。每年开展联动萧山绍剧团,积极开展绍剧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绍剧交流展演,建立岩山小学、市心小学、金山初中等绍剧基地学校,传承绍剧艺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获一等奖,为绍剧团输送多位学生绍剧艺术传承人。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基地”,益农镇小、河上镇小、河上镇中等学校开展武术、醒狮、舞龙等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2023年,区中小学美术课程展走进区政务服务中心,版画、陶印、篆刻、漆艺、扎染、指尖上的板龙灯等来自38所学校的46项美术特色课程成果不仅给孩子们搭建舞台,也让社会了解萧山美育的开展情况,从而共同了解、支持、参与其中,学校扎染、剪纸、细十番、活字印刷等社团还登上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综艺大舞台展示平台。

5.非遗融入校园。联合区文旅局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代表性项目转化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通过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立足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建设非遗主题实践基地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2018年以来,萧山区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5年来总授课达1000余次,受益学生5万余人。2023年,“非遗进校园”覆盖69所学校,授课276课时,涉及师生近万人,覆盖率达70%,新增传承教学基地10个,共有省市区级“传承教学基地”27个,进一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6.加强教师培养。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请进来。从萧山花边、丝绸画缋等重点项目中遴选非遗传承教师进学校授课,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学校社团活动和课程。二是培养好。培养一批校内教师,每年组织参加杭州市经典诵读培训班,提升教师教授经典诵读课程、指导学生诵读实践等能力。每年组织教师开展学时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23年区级层面组织美育教师赴进化、温州、绍兴等地培训,学习兄弟区县美育工作优秀经验。

三、下阶段重点工作

区教育局将结合您的意见建议,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指导全区中小学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感悟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鼓励全区中小学进行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深化非遗课程进校园,进一步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加大课程的覆盖面,如区域层面的茶文化课程、中小学传统中医药课程等。扶持学校开展中的精品课程,如萧山二职开设的葫芦范制课程、光明小学、萧山三职开设萧山花边课程等。

2.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联合文旅、镇街和相关部门,通过文旅融合以“传帮带”“定向培养”等形式,引进一批非遗传承人,作为学校外聘教师或校外辅导员,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研培活动,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必修课、主题队日、队活动课、团课、校本课程等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为各类社团和实践活动中,课后服务中,提供师资保障。

3.进一步拓展传承教学载体。加强资源配置,进一步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广泛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宣传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引导广大家庭在建设好家庭、树立好家教、传承好家风。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走进博物馆,非遗实践基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持续开展萧山区中小学生合唱节、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课本剧大赛等活动,擦亮区域文化品牌,增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再次感谢您对萧山教育的支持与指导!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