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4/2024-81967 | 成文日期 | 2024-10-09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主题分类 | 教育 |
文号 | 有效性 |
戚天琪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做优小学生晚托“X课程”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团区委协办,现答复如下:
自“双减”落地,萧山区便启动课后服务。2021年9月1日起,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开设课后服务项目,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为了规范我们的课后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在2022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萧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的下达落实,要求学校不仅要做好基础服务,更要有创新理念,把课后服务作为一项“常态+”的学校重点工作去抓。各中小学校在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的意见基础上,制定“一校一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人员的调配、服务内容的安排、经费的保障、安全的管理等各项工作。特别是“X”课程,各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积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
一是规范提升服务品质。我区各中小学对校内场域进行统筹规划,为“X”课程的开设保障安全、舒适的空间。学校安排各功能教室、专用场地以供学生使用,从体验感、安全性和便捷性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做出最优方案,以便参加“X”课程的学生能快速到达自己的课程地点。实施方案明确课后服务“X”课程60分钟为一课时,学校在安排“X”课程时均按照要求实施,不随意缩短服务时长。上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做好点名、签到,确保掌握未到课学生的去向及原因,做好各项课堂常规。同时,各中小学通过家长及学生问卷对“X”课程的开设需求、课程内容以及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及时了解本校“X”课程的服务品质,其数据及结果作为下阶段该项工作调整提升的参考。2023年10月,我区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这为全区中小学遴选“X”课程服务团队提供了优质资源。学校对这些团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开发了许多具有校本特色且适合不同年级的“X”课程,保障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鼓励校内自主研发。我区通过课程改革申报、精品课程评比、新型空间创建、“双减”案例推荐等多种途径鼓励各中小学积极推动校内老师开设“X”课程,自主研发课程体系,形成稳定长效的运行模式。目前不少学校发挥老师个人专长,开设了由本校教师担任主讲的“X”课程,涉及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语言类、劳动技能类等,不仅满足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同时提升了教师自主研发课程的能力。
三是积极联动青少年宫。青少年宫是集青少年素质综合提升、兴趣活动和公益活动为一体,以培养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发挥着其他文化教育部门或培训机构不可取代的作用。萧山区青少年宫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针,引领青少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强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萧山区青少年宫开设创新各类兴趣类课程,重视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区青少年宫利用活动阵地和教育设施,以社团为桥梁、兴趣为纽带,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科技体验、美术写生、文学采风、艺术展演等青少年社会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公益活动,丰富了青少年校外业余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目前,青少年宫的师资涵盖声乐、舞蹈、科技、书法、绘画、非遗等多种方向,且师资充足,基本符合学校学后托管的课程需要和方向。区青少年宫正在积极与学校合作,让现有师资“走出去”,发挥自身所长,参与各校特色社团课程建设、任教,参与学校学后托管服务,补充学校学后托管力量。
四是持续用好服务平台。区教育局启用浙里课后服务平台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平台,教师和家长可通过移动终端便捷使用,该平台开通了选课、排课、签到、请假、问卷调查等诸多功能,使用便捷、高效。
以上回复,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您对萧山教育的关心与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