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3/2024-81905 | 成文日期 | 2024-10-08 |
发布机构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主题分类 | 宏观经济 |
文号 | 有效性 |
李利峰委员:
区十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14号提案《关于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已收悉,针对提案反馈的几点问题和建议,现答复如下: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经济形势承压的大环境下,我区为最大程度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断努力。
一、创新机制体制,助企纾困解难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协同配套。发布《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萧山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萧委〔2023〕4号)、《关于打造“2+3+X”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萧经信发〔2023〕39号)等惠企政策,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履行责任。扎实推进“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深入开展助企服务工作,建立企业问题闭环解决机制,2023年累计搜集解决企业问题1574个,最终解决1551个,加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同时,建立“小升规陪跑员”队伍,对拟达标升规入库企业进行全流程陪跑,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升规面临的难点问题,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已超过1600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开发建设萧山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连接政府、企业和服务机构,全面整合优质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2023年,该平台共发布活动128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1.2万余家(次)。
四是持续降本减负,减轻企业负担。2023年全区在减免税收、减免政府性基金、降用工成本、降用能成本、降物流成本、降融资成本、降其他成本等七个维度不断为企业减负,累计降本减负118.14亿元,降本减负金额位居全市第一。
二、强化要素保障,赋能提质发展
一是优化载体空间,保障用地用房需求。积极推动全区省级小微企业园开展星级认定工作,目前全区累计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园共49家,其中生产制造类27家,生产性服务类22家,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空间载体。同时,借助各镇街平台工业园区,推动生产制造类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在充分保障企业用地用房需求情况下,提供集约式、规范化、专业化园区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增强企业发展信心。通过发放数字券、算力券,以政府补助形式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力和竞争力。严格落实市级对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奖补政策,对首次升规工业企业、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及以上企业,兑付不同等级的一次性资金奖励,鼓励中小微企业提质升级。
三是深化改革攻坚,集成优化服务内容。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区内实际,深入开展“增值式政务服务改革”。区经信局牵头编制助企服务“一清单”,经过五轮征集,现已集得涵盖政策、人力资源、金融、科技、产业链等16个方面共288个服务事项,其中进驻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事项120项,上架线上平台74项。
三、鼓励创新登高,助力企业跃升
一是联盟赋能,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充分发挥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等在萧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加强“北斗七星”创新联盟机构对企业创新支撑作用,聚焦中小微企业细分领域进一步明确创新方向、优化创新发展路径,让企业在创新方面少走弯路。
二是对标提升,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通过组织区内企业参与产业链对接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座谈会等方式,精准定位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横向比较同维度链上企业产品力,找差距和不足,倒逼企业以创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辅助拓市,加快创新成果落地。适度拓展重点展会目录,优先安排产品力、竞争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参展。开展产品推介会,积极推荐创新能力强、企业成长性高的中小微企业参与链主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中小微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中小微企业培育和帮扶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