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3/2024-81903 | 成文日期 | 2024-10-08 |
发布机构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主题分类 | 宏观经济 |
文号 | 有效性 |
民盟委员:
区十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322号提案《关于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激活我区创新动能的建议》已收悉,针对提案反馈的几点问题和建议,现将我区目前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情况反馈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自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开展以来,萧山区聚焦“专精特新”培育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2022年底,立足我区发展实际,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7月,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萧山顺利举行,张国清副总理出席大会并高度肯定相关活动;同年9月,撰写的《萧山区聚力聚焦“专精特新”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报获刘捷书记批示;10月,我区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进一步优化完善了《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月,针对专精特新发展目标,起草并印发《萧山区做强全省专精特新第一区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今年3月,围绕五大产业链编制了覆盖全区503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萧山区专精特新产业链图谱》,为我区企业培育量质齐升打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3年底,萧山区共有省级专精特新及以上企业549家(去重后503家),占全市比重18.0%,在全省6个专精特新大区(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宁波慈溪市、鄞州区和北仑区)中排名第1;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2家,占比18.8%,全省排名第1;省隐形冠军(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1家)和单项冠军企业(7家)共57家,占比12.9%,综合排名全省第4。我区凭借着制造业大区优势,打造“头雁领航、强雁高飞、雏雁成长”的专精特新雁阵企业梯队,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体系,致力于成为杭州全国专精特新名城核心区、全省专精特新第一区、全国专精特新集聚新高地。
二、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锚定多级赛道,深化梯度培育
一是精细排摸,深度挖潜。根据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导向进行精细化摸排,扩充完善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库,聚焦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业态双创企业,瞄准有省级荣誉、国行标、海外引才、民参军等资质能力的企业,进一步梳理形成以省级荣誉库、知识产权库、海外引才库等为核心的优质企业数据库,目前已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种苗企业库60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450家。2023年全年共开展2批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申报,分片区开展10期专题培训;开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专题申报培训会议,通过点对点辅导成功新增19家小巨人企业,打通快速申报渠道,提高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率,扩大省专及以上企业梯队规模。二是链式招引,补链强链。组织五大产业链助企团,召开高端装备、智能汽车、生命健康、智能物联产业链助企员座谈会。针对全区“2+3+X”产业集群,编制覆盖全区503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萧山区专精特新产业链图谱,依托图谱清晰定位产业强链、弱链和补链环节,依托先临三维等链主型企业带动供应链、产业链缺口企业来萧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例如,杭州千石科技有限公司是2023年10月引入萧山的省专企业,目前已纳入纤维新材料产业链中游-若干新材料-磁性材料,致力于提供磁性材料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旨在拉动一批链上企业集聚发展,为产业链区内“全配套”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主辅分离,拓展增量。研究支持企业业务分离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措施,科学推进制造业大企业、链主型企业主辅分离和新产品业务分离,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业务分离,培育在细分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例如,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是我区2021年认定的第六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该企业成功在过滤分离产业链上分离出防水防尘透声/透气膜及其组件生产企业杭州安普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具备了省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的申报资格。
(二)专注细分领域,强化创新引领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的研发投入,2023年364家省级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5.2%,较2019年相比,增长30%。实施“三合四化五制”推进机制,即通过经信、科技联动合作,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库、高新企业库、专精特新企业库的合库工作,实行企业标签化管理,通过培育、认定、扶持、监测、考核五项机制,统筹规划、同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量提质工作,实现“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专精特新规上化、专精特新高新化”。截止2023年底,创新型企业高新比例达90.1%,专精特新高新比例达95.62%,规上企业高新比例达55.03%。二是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借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等,鼓励和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1家,省企业研究院7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40家,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97家,企业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组织产业链攻关对接会,引导链主企业协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专精特新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卡脖子”技术和国产替代等攻关项目,每年组织至少2次专精特新企业参与“揭榜挂帅”活动,2023年共认定首台套11项、材料首批次1项、软件首版次1项。三是提升标准质量品牌。实施专利护航行动,实现重点领域专利快速授权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2023年度全区申报成功pct国际发明专利共133件。全区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跃升,区域效应和品牌效应初步形成。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典型应用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好“独门绝技”的优势,2023年全区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标65项,其中修订38项、制定27项,共涉及企业40家,其中省专及以上企业24家,占比60%,杭州坤利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省专企业)、浙江国泰萧星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小巨人企业)主导修订国家标准两项,其余均为参与制修订。
(三)聚焦核心要素,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摸清企业需求,在资金奖补、项目推介、人才引育、创新提升等方面加大政府侧供给,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接、自主品牌建设等,以政策扶持释放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潜能。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在用地方面,针对全区精准排摸专精特新企业的用地用房需求,优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和规上产值贡献大的企业,缓解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空间限制;在用能方面,进一步优化调度、合理分配,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生产基本需求;在政府监管方面,充分借助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契机,打造柔性执法新样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三是加强产融合作。加强与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对接,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合作。依托中金资本、普华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和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契机,举行萧山区产业投资促进对接会,向参会的68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萧山产业投资环境推介,深入挖掘企业资源,对接洽谈意向项目。对接实施“政担银”组合服务,降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成本,建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白名单”,落实“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2023年中小微企业贷款600亿,覆盖中小微企业4000家左右。
(四)注重专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一是加强政策引育。每年评选“功勋企业家”“领军企业家”“新锐企业家”若干名,对首次上榜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培育扶持一批技能拔尖或者掌握传统技艺、绝活的工匠能手,打造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技工队伍;推动区内优质企业与全省、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合作,通过开展定向培育、项目合作等形式,吸引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区内专精特新企业工作,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围绕人才发展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及工程师培育、科创项目集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训等开展产业人才生态建设综合服务,发起共建“浙江省产业人才发展研究院”,积极促进我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与浙大、北大、西电等在萧高校院所、科研平台等开展紧密合作,培育专精特新后备军、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三是强化共享共建。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工程师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2023年,组织中级工程师评审并通过572人,遴选并培育卓越工程师30名,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人口超过200万的县(市、区),萧山区各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萧山经济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提供了思路,希望您今后持续关注我区经济发展并继续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