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3/2024-81882 | 成文日期 | 2024-10-08 |
发布机构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主题分类 | 宏观经济 |
文号 | 有效性 |
吴丹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萧山区“数实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萧山数字经济与“数实融合”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发展开拓了思路。
近年来,萧山区积极抢抓数字化改革新机遇,坚定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产业数字化为主阵地,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城市数字化,不断迭代和深化各项工作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萧山实际、具有萧山辨识度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2020-2023年,萧山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106.5亿元增长至274.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6.5个百分点,至2023年实现占比12.3%。
一、前期开展工作
(一)优化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新路径。锚定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第一区、数字贸易首位区、数字总部集聚区和“中国视谷”新地标的“三区一地”总定位,2023年发布了《杭州市萧山区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奋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实施方案》,绘制“138”路径图,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多次被评为5星。同时,立足萧山“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按照“系统布局、找准赛道、一体推进”的理念,制定发布了五个重点产业的“一产一方案”,明确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载体和发展路径,相关工作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聚焦引育集聚,发力数字新赛道。加强培育数字企业群,实施“雁阵强基计划”,集聚了网易云音乐、商汤、紫光恒越、杭可等一批数字经济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截至目前,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增加到320家,最新认定的数字经济梯队企业91家,2个数字产业园区和1幢数字楼宇获评省级荣誉。同时,强化双招双引,以产业链为导向、以“链主型”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在萧山集聚,重点引进了吉利新能源汽车电子、矽力杰产业化、飞鹤数字化总部等数字经济项目。其中,吉利项目从盯引、签约到开工,仅用了80天,项目一期从拿地到开工用时22天。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进智造广覆盖。深入开展制造业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十百千”行动,持续推进金属、棉纺行业扩面“看样学样”工作,编制《数字化改造操作指南》、《数字化改造案例集》,组织40场分行业分镇街的“数改圆桌会”“数改手把手”活动,累计打造11家样本企业,5个行业完成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的企业占比均达到50%左右。2023年,新实施区级改造项目150个,覆盖了我区制造业主要行业门类。在政策资助上,对区智能制造项目按核定投资额的20%进行财政补助,共下达补助资金2.3亿元。同时,加强智力支撑,依托能力中心和智专委萧山工作组为核心的专家团队,通过上门问诊、调研、数字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累计服务规上工业企业1000余家,开展专家指导58场次。
(四)提升平台生态,集聚数字服务商。坚持“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深耕,持续优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新增盛元化纤、友成科技等5家企业入选省级创建名单,累计创建28家,其中15家平台获得省级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一。持续发挥能力中心“聚能”和“赋能”效应,截至目前,已招引集聚吉利汽车数字科技、蓝卓工业互联网等60家省内外知名数字化工程服务商,入驻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亿元。有浙移集成等17家面向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通信设备制造三个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入选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遴选服务商名单。建立数字化服务商评价体系,对19家区内服务商从运营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信用评价、资源整合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价。
(五)谋深场景应用,探索数改新道路。对标全省“数字经济系统4.0框架”,建设产业数据仓,搭建“经济一张图”平台,整合接入亩均论英雄3.0平台、萧企服务平台等系统。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链集成变革,化纤产业大脑2.0成功接入全省产业大脑的互联网端口,上线共享托盘、工业视觉等场景39个,机器人产业大脑列入省第二批细分行业产业大脑试点。深入推进“数字工厂+未来工厂”建设,万向精工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累计5家,认定:大胜达、紫光未来科技、杰牌传动;试点:兆丰机电、万向精工)。新增申新新材料、爱迪尔包装、杭齿前进等3家企业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新增云尖信息等46家企业入选杭州市未来工厂体系培育库。
二、下一步举措
按照《杭州市萧山区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奋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实施方案》,锚定“三区一地”总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往“ 高”攀升、以“ 融”提效、向“新”进军三条跑道,实施数字集群强链、企业梯度培育、数实融合转型等攻坚行动,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一)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重拳开展招大引强。加强培育“优势引领+未来突破”的数字产业集群。聚焦视觉智能、集成电路、软件信息业等细分链条,实施“一链一策”,打造千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聚焦智能驾驶、智能电机、智能电控、锂电池、汽车电子等核心赛道,推进整零协同,打造千亿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抢抓未来产业,进一步壮大高端软件、数字工程服务、数字内容等软件信息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培育高性能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业态,推动与元宇宙、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领域融合发展。重拳招引“链主企业+链主项目”促进补链强链。实施链长制精准招商,围绕智能汽车及关键部件、智能物联、高可靠性芯片、5G/6G、信息软件等重点产业,实施一业一链一长,面向全球市场实施强链补链延链靶向招商。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一批“链主型”项目,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集聚,引进数字产业领域的区域总部、功能总部等总部企业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链主企业和项目。
(二)聚焦重点数字产业平台,夯实产业支撑体系。重点突出视觉智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细分行业,推进省级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协同区和6G未来网络先导区建设,重点以“中国视谷”为核心,构建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做精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窗口园区,加快建设“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3D视觉产业园,通过“以赛引才、以展聚产、以会聚势”,强势打造“中国视谷”IP。加快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政企联动,推动与新华三集团共建图灵小镇,建设萧山AIGC创新中心,围绕 AIGC 携手打造“3+1”核心能力中心,依托图灵小镇、中国视谷、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聚合AI生态资源,开创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的新模式。持续夯实“基地+小镇+楼宇”的产业支撑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算力平台,加快推进图灵小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算力中心的建设,深化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提高数字经济园区产业集中度,实施“一园一策”,提升信息港小镇、图灵小镇、机器人小镇等重点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建设一批主业突显的数字楼宇,打造数字楼宇创新发展县域样本。
(三)建平台扩服务提升数改,推动数实融合转型。聚焦纺织服装、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持续培育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平台供应商强化软件、装备、综合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鼓励区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N+X”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扩面工作,打造一批面向行业共性需求的轻量化应用和一批面向特定领域、特殊场景个性化需求的专用方案。聚焦模式创新,引导龙头制造业企业,如大胜达、杰牌传动等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应用场景创新,赋能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引导科技型企业,如工互科技、灵工数据等加强与制造业企业合作,通过技术授权、二次集成等方式实现平台广泛部署。通过试点服务商模式,支持现有解决方案优、实施能力强的服务商做大做强。通过“直通乌镇”等途径,持续招引集聚一批“小而美”的数字化服务商。支持试点服务商、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制造企业等联合创建数字化转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大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发挥行业头部企业CIO联盟作用,建立头部企业CIO和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或生产负责人“结对帮扶”机制。加大数字化人才培育力度。分层分级开展管理类、技能类、操作类数字化人才培训,支持中小企业和技师学院等开展合作办班培养。坚持《萧山区制造业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扩面推进方案(2022-2024年)》,优化样本企业打造,引导现有行业样本企业迭代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持续开展“看样学样”工作,继续推进织造、家纺、服装剩余3个细分行业的样本打造和数字化总承包商遴选工作,组织分行业分镇街的“看样学样工作”。
(四)聚力数字科创蓄能强基,加强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浙大科创中心、北大信研院、西电杭研院、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北斗七星”科创平台与各行业协会签约共建产业生态为契机,强化科创平台赋能作用,推动区内高能级科创平台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支持创新平台积极参与视觉智能、智能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企业与在萧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打造数字经济硬核科技成果。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牵引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重点投向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概念验证项目、中试研发项目、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让创新之火在萧山形成燎原之势。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