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3/2024-81870 | 成文日期 | 2024-10-08 |
发布机构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主题分类 | 宏观经济 |
文号 | 有效性 |
刘聪代表:
您在萧山区人大第十七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萧山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53号)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萧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在建议中提出的三方面建议非常中肯,我们非常认同,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要求和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决策部署,提出全力打造我区“2+3+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并建立健全五大细分赛道“一产一方案”,全面支持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以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县)域范例。
一、促进梯度培育集群发展
(一)构建强企方阵,促进产业高端化提升。一是做强头部,围绕鲲鹏企业、链主企业、百强企业等,做好服务、破解难题。深耕头雁挖潜,推动龙头企业成势,串起上下游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增长点。二是做大腰部,用好ABC分类培育机制,发布《萧山区打造全省专精特新第一区实施方案》,实施聚合加速、梯度培育、创新赋能、集成服务、聚能增值五大工程,进一步壮大专精特新强雁群体,打造专精特新全省第一区。三是做优底部,做好升规企业培育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模、增效益、添活力。
(二)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持续打造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集群。在当前我区4个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全力将“中国视谷”打造成国家级产业名片,扩大“一会一赛一期刊”产业标识影响力,助推视觉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一季度以来,我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五大产业生态圈核心细分赛道产业链全景图绘制,引导点状的产业分布发展成链状的产业联动,进而形成网状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提升综合竞争力,确保强链、延链、补链领域有的放矢、精准命中。三是促进产业链供需对接。我区一季度已承接开展各级产业链对接活动4场,参与企业、科研平台、金融平台超310家,有效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获取有效资源、发展壮大。
(三)建设绿色梯队,完成低碳化转型。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全区绿色低碳化转型。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在印染、化纤、热电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打造综合能源示范样板。推动电镀、印染企业集中入园和实施改造,推进绿色生产。建立健全碳标签、碳标识等标准认证体系,推动形成一批绿色工艺、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供应链梯队建设。
二、推动创新协作知产保护
(一)聚焦链创协同,强化制造业创新生态。充分释放以北大信研院、浙大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等七大高能级科研平台为主体的“北斗七星”科创联盟最大效能,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通过促进创新链协同攻关,建强服务“后援团”,目前“北斗七星”已与区内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90余家。
(二)守卫知识产权,建立三重保护体系。一是加强行政保护。2023年我区开展“雷霆行动”“蓝天行动”等专项检查6次,大力整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商标注册行为,核查区内创新主体主动非正常申请专利2000余件,区内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处置率98.3%。二是强化司法保护。结合市局全面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工作部署,自2023年初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打击行动以来,共受理立案知识产权案件13起,破案11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70名,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35件,审结373件,涉案标的共计7778万。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保护,组建部门知识产权联络员队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跨部门协商机制,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全年共召开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4次。
(三)结合新兴技术,引领制造业新业态。一是汇聚资源,统筹发展。依托长三角能力中心、图灵小镇、中国视谷等产业平台,推进建设全省首个“AI+智造能力中心”,汇聚一批AI能力供应商,组团探索推进制造业AI应用。集成图灵小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算力中心的算力资源,在全省首个集成“算力券”“创新券”“数字化赋能券”三张券调动算力应用。二是明确目标,循序渐进。设定“51233”目标,即到2025年培育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垂直应用大模型,形成10个示范性应用场景,培育20项高价值关键产品,引育30家高竞争力AI企业,规上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达到30%以上。按照从浅层应用到深度赋能的逻辑,从知识问答入手,逐步向研发设计、生产再造、质量检测、决策智能等8类应用场景递进式推进,形成生产环节全流程应用体系,力争将萧山打造成为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第一区。
(四)紧跟国家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厅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要求,制定并出台《萧山区制造业“百千万”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推动输变电设备及高耗能设备淘汰更新作为工作切入口,配建一批光伏储能及生产设备改造项目,重塑制造业商业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在配套政策方面,对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设备投资项目,按核定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其中将变压器等输变电设备新纳入补助;新兴产业投资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工厂项目,按核定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对行业“N+X”数字化改造扩面项目,按核定设备投资额的20%,核定软件投入的25%予以补助。
三、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持续壮大精于技能的创新人才队伍。一是培育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杭州(萧山)信息技术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引进研发团队49个,集聚工程师735名;组建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征集高校及科研院所、制造业企业专家142人,形成人才协同攻关,资源协同共享良好态势。二是深化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出台《杭州市萧山区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金梧桐”人才安居计划实施办法》、《杭州市萧山区职业培训补贴(资助)实施办法》等政策,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对各类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的群体给予500元—3000元的培训补贴或技能提升补贴。
(二)不断完善教育和培训双元培育模式。促进技能人才培育载体建设,每年新建(扩建)两家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并给予每家30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积极鼓励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立、扩建公共实训基地,面向技工学院、职业院校、企业单位的学员和职工提供高技能实训服务及实习指导服务。目前我区已累计建立23家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包括机械加工、工业分析(化工)、汽车运用和维修、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3D打印(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为全区师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实操训练场地。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企业集聚化发展;深入打造低碳发展的绿色供应链梯队,完成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推动设备更新行动安全有序开展,扩大企业获得感;促进新兴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强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发挥人才引领的带动作用,持续打造企业良好发展氛围的营商环境,助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为我区工信经济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希望您能够继续关心指导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