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萧山看见中国式现代化”全国主流媒体走访活动开展,大家走访了中国视谷、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茅湾里陶瓷艺术馆、瓜沥派出所党山警务室“暖洋”美德标兵工作室、杭州大会展中心等萧山文化经济地标,亲身感受了萧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成就。
活力与激情澎湃在这片热土上,在时代赋予的全新使命中,萧山“弄潮儿”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在钱塘江畔书写着丰富多彩的城市新叙事。
产业共富,培育萧山特色示范性项目
坚持“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近年来,萧山布局了临空经济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系列现代化产业平台。位于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杭州大会展中心,是浙江最大新一代会展综合体,其一期项目已于7月份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营,据悉,今年,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数贸会,就将在此举办。
面向未来进行产业转型,萧山同时聚焦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产业共富示范区,已纳入省部合作的“中国视谷”,是萧山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核心增长极。建好“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是萧山转型的关键之一。
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萧山民企也积极投身全区共富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萧山特色的示范性项目。以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为代表,其数字化种苗工厂,在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下,可串联起播种、催芽、育苗、移苗等全流程,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据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径安”项目负责人陈科介绍,截至今年7月,农创村项目已直接带动村农增收1060万元。
文化共富,建设“美德萧山”
在聚力“产业共富”的同时,萧山也积极探索“文化共富”,推动文化“软实力”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是浙江省唯一一家以现代陶瓷艺术为主题的国家二级博物馆,近年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策划现代陶瓷艺术主题展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文化创收新模式。
数据显示,有27家省、市级乡村博物馆坐落于萧山。萧山区进化镇的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展示印纹硬陶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湾里窑址而建。以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为核心,进化镇还有包括茅湾里陶瓷艺术馆、汤寿潜故居纪念馆、一浮居在内等六大文博基地。
萧山博物馆副馆长任芳琴表示,目前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内除了常规的主题展览,也在联合进化镇展开系列研学体验等活动,通过串联起六大文博基地,将整个区域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式乡村博物馆”,形成“非常6+1”农文旅共富工坊融合链,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共富。
“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千古越窑,涅槃重生。”茅湾里陶瓷艺术馆馆长、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盛海尧介绍,萧山是中国古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三千年前曾经的制瓷中心,茅湾里陶瓷艺术馆坚守着薪火相传、赓续辉煌的初心,致力于为复兴萧山越窑青瓷、振兴乡村文化、带动共同富裕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在“美德萧山”的建设上,萧山也卓有成效。瓜沥派出所党山警务室“暖洋”美德标兵工作室,依托“党山义警”和“未来警校”两大品牌,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法制宣讲、文明实践、青少年引导系列活动,是“美德萧山”的标志性名片。
其实,“暖洋”美德标兵工作室只是萧山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萧山区在礼遇“最美”、礼遇“美德”上做了诸多探索。从2009年起,萧山区开始“美德萧山”建设,创造性建立区镇村美德档案三级体系,致力于在全区营造深厚的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从提升美德“承载力”到增强美德“感染力”再到汇集美德“共治力”,当下的萧山,“最美”效应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可以看见,随朵朵“美德之花”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萧山正成为百姓心里一座有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