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会时不时探索自己身体的小孔,将各种小滚珠、豆类、小玻璃球等塞入自己的嘴巴、鼻子和耳朵里,严重的会影响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何女士的女儿小文(化名)就吃到了苦头。近日,何女士带小文去商场游乐区玩沙子,傍晚的时候发现小文哭闹着不停地挠耳朵,说小石子进耳朵里了,赶紧带娃到区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平接诊后,诊断为外耳道异物,而且异物位置深入,已经贴紧鼓膜。因为孩子年龄小无法配合,想要取出耳道异物还要通过急诊手术,在内镜下进行取物。好在手术顺利,小文的鼓膜完整无损,有惊无险。
其实,外耳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外耳道损伤性疾病,每年医院都会接诊上百例类似病例,多见于儿童。耳道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子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一旦异物抵达耳道深处与鼓膜相邻处,会出现疼、痒等不舒服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肿或鼓膜穿孔。
出现耳道异物时,一些家长可能会尝试使用尖锐牙签或小棉签去帮孩子掏耳,希望将异物掏出,其实这样很容易损伤外耳道及出血,并有可能将异物往耳道深部推,易导致鼓膜及听骨损伤致聋。也有家长会尝试往孩子耳道灌水冲洗,试图将异物冲洗出来,实际上却经常由于小孩不配合而无法完成,如果患儿存在鼓膜穿孔,这类行为只会加重中耳炎症或引起耳朵剧痛。
如何正确处理耳道异物呢?对此,王医生说:“如果出现耳道异物,尽量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家长可以尝试往后下方向轻拉耳廓,耳朵朝下,倒出异物。如果异物不能掉出来,建议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处理。切记,不要用耳勺使劲掏,以免造成孩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更不要滴一些药物到耳朵里,如豆类被泡胀后可能会发芽,而且有可能导致异物越来越深,接近鼓膜。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盛凤琴 杨璐 陈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