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6/2024-82167 | 成文日期 | 2024-10-12 |
发布机构 | 区应急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安全生产监管 |
文号 | 有效性 |
李燕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建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您的建议经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现状
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队伍,是指以公益、自愿为原则,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能主动承担辖区内应急值守、备勤响应、应急救援、应急演练、减灾救灾、应急保障、公共安全知识宣传等应急工作任务,接受应急管理部门业务主管的社会救援组织,是政府应急救援队伍的有益补充。
2019年政府机构调整改革后,我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主管职能划入区应急管理局。近几年,区应急管理局在原有队伍基础上,加强指导、强化服务、统一管理,积极支持和规范社会救援队伍建设,力量体系不断完善。目前萧山区共建有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6支1281人(其中一梯队最大可出动人员约345人),装备有运兵车、拖车、消防车等大型救援装备车辆70余台,各型无人机15架、冲锋舟(橡皮艇)58台、抽水泵125台,另外还配有红外热成像仪、生命探测仪、水下声呐、液压破拆器等专业救援设备80余件(套),具备水域、山地、道路、建筑物坍塌、城市内涝、森林灭火等一般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二、我区社会救援力量作用发挥
近年来,萧山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在各类救援行动、重大活动保障、宣传教育等工作中敢作敢为、冲锋在前,为全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一是应急救援敢冲锋。2021年烟花台风期间,累计出动2780余人次,连续奋战在排涝抢险第一线,转移群众378人,搜救落水人员7人;2022年底,戴村镇3名游客雪夜进山迷路,戴村群鹰救援队闻令出动,历时7个多小时将受困人员搜救下山;2023年初土耳其两次发生7.8级强地震,萧山蓝天救援队3名队员出国支援。二是大项活动勇担当。积极参与全区性重大活动,累计出动700余人次保障“迎亚运、庆元宵”烟花灯光秀、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亚洲克柔术锦标赛、湘湖马拉松、戴村山地马拉松等活动,尽心尽责;在市、区两级亚运保障公共安全工作部统筹下,调派金利浦、捷豹、衣卓、萧蓝、海盟5支社会救援队150余名队员担负亚运期间场馆外侧应急处置值班备勤,圆满完成任务。三是应急宣传有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防溺水”等应急宣传活动,采取案例剖析、情景模拟、实战推演、逃生演练等方式,深入学校、企业、社会一线普及应急救援科普知识,2023年以来,共为53所学校、100余家企业、147个村社3万余名群众进行应急常识宣传,提升“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全民应急素养。
三、提案建议内容办理情况
针对您提到的我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中存在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制约发展因素较多、队伍管理有待提升等问题,我们充分吸纳提案中关于“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扶持引导社会队伍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宝贵建议,我们广泛调研、系统谋划、逐条推进,办理情况如下:
(一)着眼融入体系,规范队伍建设。把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全区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各项建设。一是制定管理规定。制定《杭州市萧山区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管理规定》(试行)、《杭州市萧山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星级评定标准》等规定,对社会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培训演练、调度救援、扶持保障、考核奖励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相应要求职责、权利义务,建章立制规范我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二是运用系统管理。依托浙江省减灾救灾--救援队伍装备管理平台,录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类型、专长、人数、队长、联系方式、详细地址、主要装备等信息,遇有情况迅速查询、系统调度;在台风、汛期等时节,依托各类传媒向全社会公布救援队伍联系人及值班电话等,方便群众紧急联系求助。三是密切队伍联络。指导镇街将属地社会救援力量纳入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组织统一备勤训练,在联勤联训中提升社会救援队伍能力;建立社会救援队伍联络机制,组织社会救援队伍座谈会,加强队伍沟通交流;推荐金利浦、蓝天、湘湖、衣卓等4支队伍9名骨干担任“应急使命—2024”演习评估专家,在学习观摩中促进提升。
(二)整合优化资源,支持队伍发展。积极争取、拓宽各方资源,为社会救援队伍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保障。一是争取资金保障。广泛调研摸底,向区政府专题报告,争取每年195万元资金,用于补助社会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已联合区财政局印发了《杭州市萧山区社会救援队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今年起正式实施,区分运行管理和物资装备2类项目,最高每支队伍每年可补助15万元。二是提升社会荣誉。每年召开社会救援队伍建设总结表彰会,为队伍送锦旗、发奖状;每年推荐一批贡献大、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以区政府名义进行通报表彰;会同区文明办、萧山融媒体中心等,对社会救援队伍涌现的好人好事、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在社会面塑造良好正面形象。三是拓宽支持渠道。鼓励镇街支持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承担区域微型消防站等社会化服务项目,指导社会救援队伍参与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类公益创投项目,通过“造血”促进队伍可持续发展;落实区、镇街两级应急物资仓库向社会救援队伍开放,便于队伍在组织救援、训练时根据需要进行装备借用;积极牵线地方爱心企业向社会救援队伍捐赠救援装备器材。
(三)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队伍提升。积极健全队伍资金申请、培训取证、能力升级等相应机制,不断促进队伍能力提升。一是考核激励。组织星级评定,区分党建开展情况、队伍综合建设、队伍规范管理、救援实绩实效等4个方面14项具体内容,每年对社会救援队伍进行赋分考评,对符合条件的队伍,在办公场地租赁、设施设备维护、队伍日常运行、队员人身保险、执行任务用餐误工等基础性支出和物资装备购买方面给予资金补助。二是技能提升。针对地方机构考证培训费用贵问题,积极向市应急管理局申请,由市局邀请专家统一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证工作,降低取证成本(由原先的4000多元/人减低到不超过1000元/人),今年我区各类社会救援队伍计划报名96人,参加建筑坍塌物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3个科目培训。三是能力升级。根据《全省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分类分级测评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培育辖区内社会救援队伍参加能力测评,通过聚起来练、走出去比等方式,夯实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援”这个根本核心。目前,已指导金利浦、湘湖2支救援队参与并通过测评,今年预计还将组织萧山蓝天救援队等4支队伍参加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