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又现“鹦鹉热” 医生:接触宠物鸟、家禽要小心

发布日期:2024-10-11 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近日,记者从区中医院获悉,医院接诊了一名“鹦鹉热”患者。

患者娄师傅今年55岁,连续5天反复发热,还出现乏力、多汗、胸闷、咳嗽的情况,CT检查显示肺部感染,于是在区中医院住院治疗。奇怪的是,入院治疗后他依旧出现反复高热的情况,然而送检的血液、痰液等标本中均未发现病原体,感染病原一时成了“谜”。

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科曹建标主任为娄师傅进行了气管镜检查,最终在送检的肺泡灌洗液中找到了罪魁祸首——“鹦鹉热”衣原体。

娄师傅从事羽绒加工行业。医生判断,他很可能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了携带病菌的禽类羽毛而被感染。经过针对性治疗,娄师傅体温恢复正常,目前已康复出院。

曹医生说,与其他细菌性肺炎相比,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展较快。如果早期没采取有效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病情易由轻症转变为重症,甚至发展为“白肺”。幸好这次及时找到了病因 。

“‘鹦鹉热’又称为饲鸟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鹦鹉等鸟类感染病菌并传染给人类。这种病比较罕见,临床发病率不高。医院近两年接诊的患者并不多。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在疾病初期,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普通流感相似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像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乃至鸡、鸭等都会传播此病。”曹医生表示。

曹医生提醒,秋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除了警惕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饲养宠物鸟或家禽以及接触鸟类羽毛者还要警惕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作为罕见病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患者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提供相关禽类接触史。不过,市民也无需过度担心,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盛凤琴  周玲红 洪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