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9/2024-82087 | 成文日期 | 2024-10-11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有效性 |
徐凌烽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卫生健康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的建议非常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建议中提出筑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信息公开和举报奖励制度等宝贵建议,与近年来我区压实各方责任、排查风险隐患、强化亮剑执法、完善社会共治等工作的思路和理念一致,针对食品安全工作,我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检查调研。在过去的一年,盈丰街道等4家单位成功创建五星级镇街食安办,临浦镇等7家单位成功创建四星级食安办,创成数量全市第一。强化主体责任,全区245家食品生产企业、1255家食品流通企业配置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358所学校完成食品安全“一校一报告”专业“体检”;3825名餐饮从业人员、551名家宴厨师完成集中培训。
二是排查风险隐患。一方面,用抽检精准发现问题,2023年,全区共开展食品安全定量抽检7192批次,合格率95.97%;开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定性检测75.6万批次,合格率99.89%;另一方面,用整治切实解决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黄鳝、牛蛙等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豇豆、芹菜、禽蛋等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各改制社区和农贸市场周边从事售卖和屠宰禽类商户进行重点监管,持续形成高压管控态势。
三是强化亮剑执法。加强行政执法,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食药安全“平安亮剑”系列专项行动,2023年查处食药案件1154件,罚没款741万元。加强刑事执法,区公安分局完成食药类犯罪刑事强制措施43人,移送起诉31人,破获的“4·20”制售伪劣牛肉制品案获公安部贺电,有效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完善社会共治。凝聚志愿力量,区食品安全监督协会成立社会共治志愿者大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新农都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护航亚运小餐饮安全排查提升等共治行动47次,志愿者参与924人次,发现问题427个,均已闭环处置。丰富宣传载体,全年累计开展食品安全“五进”宣传活动30场次,向全区市民推送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等短信230万余条,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系列活动先后两次获央视报道肯定,全区食品安全共建共享氛围日渐浓厚。
畅通举报途径。2023年2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浙江省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2023年至今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领域发放举报投诉奖励14笔,奖励金额达1.2万余元。
二、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中心大局、群众关切、问题隐患,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为后亚运时代萧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以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负责人为关键,持续完善党政属地责任、部门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社会共治责任四责协同机制,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持续推进基层食安办分级分类管理和跟踪评价,持续强化企业主责首责,严格落实质量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将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探索开展食品安全社会化抽检风险监测。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宣传科普,营造食品安全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守牢风险底线。聚焦“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总结提升重大活动保障经验,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监管机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深化推进淡水产销售、网络餐饮等专项治理,推进食品安全“平安亮剑”专项行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守牢安全底线。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抽、检、研、处、控”一体化建设,全年完成食品安全定量检测6700批次以上,定性检测76万批次以上。提高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靶向性和精准度,加大对生鲜门店、外卖餐饮单位、直播带货产品及网络销售食品等新兴业态的抽检力度。
(三)进一步回应民生关切。切实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头等的政治任务来抓,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确保完成15家食品小作坊提升改造、40家学校食堂通过“4D、五常、6T”等管理体系导入,建成“示范食堂”。高标准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显著提升学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确保市级互查、省级验收和国家抽查考核优秀。高要求开展禽类私屠乱宰整治工作,联合镇街部门多方力量,紧盯重要时段,通过暗访排摸、联合打击、严格处罚等方式,严厉打击非法交易行为,同时向经营户进行宣贯教育,维护有序市场秩序。
最后,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也欢迎今后继续支持关心食品安全工作,共同为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