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里安放百味乡愁。翻开进化历史的卷轴,勇立潮头的奋斗史跃然纸上。从古史名迹、名人英烈到民主革命、社会发展……为讲好名人故事,积蓄奋斗力量,近年来,进化镇将散落在村庄内、隐藏在民宅间的汤寿潜故居陈列馆、欢潭村史馆、葛云飞故居纪念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等历史印记串联起来,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形成乡村博物馆“进化矩阵”,使其在保留乡土味的同时,成为历史文化的展示空间。
传承 留存历史文化记忆
葛云飞纪念馆内的六个展区,以葛云飞少年立志到以身殉国的生平为线,穿过时间长廊,抚今怀古,感触葛云飞的英勇殉国;宋韵欢潭陈列馆记录欢潭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村落的前世今生,重现“繁华若梦欢潭村,说尽多少南宋事”;汤寿潜故居陈列馆内存留下来的手稿、书信的复印件等,诉说着汤寿潜为家国的奉献事迹……
这些乡村博物馆,本质上是乡村的、历史的、文化的,它是展现和构筑乡村历史遗存和民风民俗的主要环节,其散发的光芒在白墙黛瓦与乡野小道中交相辉映。
“周朝天子八百年,座座山头冒青烟”,一句民谣道出了进化深厚的瓷文化底蕴。进化全域共有古窑址20余处,其中茅湾里窑址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是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之一。依托该处国保遗址,在大汤坞新村蜈蚣腿山脚下,建设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对外展示着进化乃至萧山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及古越文化。
“进化每个乡村博物馆展览主题各异,我们从一个村的自身定位着手,通过一篇书稿、一处场景、一段影像,挖掘本村历史,遵循本村定位,提炼本村特色,传播本村故事,让观众能够沉浸式聆听体会过去的故事,让乡村博物馆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进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这些乡村博物馆,也赋予了进化一个个村庄更多魅力。它们从历史、从品牌的视角,向出走他乡的游子诉说着古老的情愁。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簸箕”,或一个年代久远的“煤炉”,所有的一切,无不承载着所有村民们的情感和精神记忆。
创新 共享乡村经济“红利”
如何让乡村博物馆的文化“活”起来?不仅要创新运营模式,同时也要保留乡村的“土气”,要“土”得有品位、有特色、有新意。
近年来,进化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底蕴,将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摸索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不管是农业遗产、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还是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乡手艺等等,都可以在进化找到影子。
“除了3家省级乡村博物馆,我们还打造了多个非遗展陈室、展陈馆、村史馆、研学基地等文博场馆,藏品数以千计,其中不仅有老物件,还有进化老底子的乡土味和烟火气,更为进化带来了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游客,3家省级乡村博物馆年累计接待游客达4万余人次。”进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进化,一场串珠成线、亮点纷呈的特色之旅正式开启。通过“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的形式,不定期开展研学、读书节、文化宣讲等活动,以趣味文化互动和农历研学等多种互动体验互动,让孩子们在体验解谜的乐趣中学习知识,让游客们感受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体悟发展变化的律动脉搏。这种运营模式为乡村博物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也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不少村社更是自主开展了“艺术家驻村计划”等活动,努力展现独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讲好乡村故事,吸引乡贤回归,成为移风易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了进化的影响力。
“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优秀文化资源,探索以‘展馆经济’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据进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进化各乡村博物馆将定期发起临展、讲座、书画交流等活动,将博物馆与辖区内的景点、酒店相串联,打造乡村博物馆特色游线,持续提升乡村博物馆的人气热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