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激活力 开放高地争一流】制度创新案例⑥ | “产业数字化路由器、数字产业化新引擎”—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
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已形成20项具有萧山辨识度和重要推广意义的试点经验!今天介绍第六个制度创新案例——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
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以下简称“能力中心”)由浙江省经信厅、杭州市经信局和萧山区委区政府三级共建,以“产业数字化路由器、数字产业化新引擎”为总体定位,聚焦“赋能”和“聚能”两大功能,实现创新资源要素共享服务闭环,发挥能力中心在产业数字化的“窗口”、“平台”作用。
主要做法
(一)构建智能制造全场景产业矩阵
通过瞄准工业企业供应链、生产链、产品链、创新链、服务链全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向全球招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协同、数字供应链、智能制造等的解决方案商、工程实施商和研发创新机构,构建贯穿咨询诊断-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标杆推广全周期的服务供给生态池,形成面向汽车零部件、化纤新材料、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重点行业、适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综合性产业数字化促进能力。
(二)形成数字化服务产业生态
引入浙江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等协会机构,形成背靠工业互联网行业组织的数字化服务产业生态;重点引进吉利汽车数字科技、蓝卓supOS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龙头企业,吸引其合作伙伴入驻,形成背靠龙头的合作生态,构建成“1+3+N”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资源生态。
(三)赋能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通过中小企业实打实集中赋能,重点企业点对点提升,镇街平台一对一服务,能力中心已促成萧山企业数字化赋能项目近百个。
(四)启动新智造云平台使用
通过在能力中心线上平台发布“数字赋能券”的模式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推进萧山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实施全覆盖行动,推动能力中心服务落实,加速一批先进数字技术、工艺技术广泛应用,加速形成一大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
取得成效
(一)聚能方面
1.渠道招引优质服务商,初步形成服务商供给生态。截至目前,能力中心集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服务商57家,吸引500余位专业工程师落地萧山。
2.多种类征集优秀场景,工业软件超市品类进一步丰富。能力中心展厅一楼产业数字化展示中心接入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地图、化纤等8个省级产业大脑、杰牌等8家省级未来工厂。二楼工业软件超市整合180余个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案例,贯穿研发、生产、物流、服务、营销、管理、网络安全等制造业全环节,覆盖汽配、五金、纺织、印染、服装等多个行业,目前共聚集近百家智能制造服务商在此供制造企业选型对接。
3.分行业建设专家智库,为细分数改提供智力支撑。能力中心建立细分行业专家委员会,征集覆盖纺丝加弹行业、棉纺行业、织造行业、印染行业、服装行业、家纺行业、金属制品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装备制造行业九大行业的智能制造专家近百人,能力中心总工程师朱向荣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
(二)赋能方面
1.中小企业实打实集中赋能。走访调研百余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问题需求,覆盖化纤、纺织、汽配等9个细分行业;积极组织开展65场供需+参观对接会,促成数字化赋能项目近百个。开发完成赋能券平台一期,为百余家企业提供诊断级改造补助,已征集上架50款轻量化应用,覆盖管理、生产、研发等多个环节,为小微企业数改提供多样化选择。
2.重点企业点对点辅导提升。以打造未来工厂为目标,组织未来工厂评审专家帮助企业对标《浙江省“未来工厂”建设导则》,目前已辅助区内企业紫光恒越工厂成功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级未来工厂。与重点企业、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化纤大脑等签署服务合作协议,指导企业、平台发展建设并帮助推广行业应用,组织专家协助机器人大脑建设。
3.镇街平台一对一专班服务。走访服务9个镇街,调研行业块状经济的数字化基础和需求,筹备建设镇街行业服务专家,寻找确定镇街样板企业,为镇街数字化推广与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扩面结合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三)获得荣誉
自运营以来,能力中心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频道等知名媒体报道。2022年获得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2个国家级荣誉,并被认定为杭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