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9/2023-73644 | 成文日期 | 2023-09-13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工商,质量监督,标准,食品药品监管,其他 |
文号 | 有效性 |
罗伟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数字化赋能 推进智慧农贸市场试点建设的建议》,我局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智慧农贸市场建设的关注与支持!该提案经充分调研,深刻阐述分析了萧山区农贸市场和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区智慧农贸深化创新、全面推进提出了很好意见和建议。根据您的提案,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贸市场是维系民生的重要工程,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提升农贸市场智慧化水平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我区于2017年起首先发起探索开展“智慧农贸市场”建设,2018年打造了全市首个农贸市场管理应用平台——萧山农贸市场数据中心。2021年12月,我区制定发布了杭州市地方标准《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截止2022年12月,累计投入智慧农贸市场改造资金1870余万元,改造建成29家标准化智慧农贸市场和2600余智慧化摊位,占全区农贸市场48.3 %(21家农村农贸市场、8家城市农贸市场),覆盖全区三分之二以上区域,并实现与省局商品市场综合管理平台和区公安分局、区产发集团、区供销联社相关系统共享共用数据,更好地守护我区“菜篮子”安全。
二、主要做法
(一)多层次推进智慧农贸市场构建。一是硬件设施上,我局在“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基础上,围绕市场面貌、硬件设施、消费环境、管理机制等重要环节,为市场配备商户屏一体机、智慧识别溯源秤等信息化设备3000余套,安装高清安防摄像机、客流监控摄像机、红外测温摄像机等AI设备近千套,汇集1100余路监控视频,实现市场大门、主要通道、主要场景、熟食房等关键点位全覆盖。二是系统架构上,创新“1+3+N”模型的农贸市场数字化监管系统(1个数字化监管平台和大数据驾驶舱,3个包括视频行为分析、综合安防管理和智慧农贸云管理子平台,N个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节点)。三是场景应用上,通过电子溯源识别秤、客流监测、红外测温、6种场景AI识别、数据集成和大数据工具等,实现场内违规操作实时值守、客流自动测温、农产品点对点溯源及农残检测全量数据采集分析,根据需求为监管方、管理方、经营户和消费者提供不同服务。
(二)多渠道实现农贸市场智慧服务。一是“线上”实施督查,通过浙江省商品市场综合管理平台,督查全区农贸市场不规范行为,日通报日整改,目前,萧山区农贸市场数字化监管系统已累计收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数据139余万条,排查占道经营、吸烟等行为11万余起。农贸市场抽检数据、不合格产品每日通过“萧山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公开。二是“线下”优化服务,设立“一站式”服务台、消费纠纷调解室,利用物联网设备对市场情况、摊位信息、农产品价格、快检结果、服务满意度等进行公示,畅通消费者投诉评价渠道,提升农贸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线上”“线下”同步,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公开,在市场大屏幕实时发布采集的食品快检结果及交易价格、数量,利用商户屏实时公示摊位信息、许可证照等,对经营户进行信用约束,打造透明安全的品质化消费环境。
(三)多举措保障农贸食品全流程监管。一是抓监测运行。萧山农贸市场数字化监管平台为载体,通过数字化手段连接政府、市场、经营户、消费者四方,建立市场摊位信息、菜价管理、经营分析、索证索票、抽检记录、智能预警等数据分析看板,提供农贸市场经营实况监测。二是强监管执法。扎实做好“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生产流通一盘棋抓好肉制品专项整治,通过“浙食链”系统,打通肉制品各环节信息,全区5个批发市场、60家农贸市场中的四类产品经营应上链尽上链,实现全链条可追溯。同时,聘请第三方对19家肉制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开展评估,加强肉制品生产企业和作坊的源头管理、杜绝隐患。三是谋深化创新。推动全区60家农贸市场中108家卤味店上链并安装AI摄像头,实现阳光售卖、加强安全监管。落实萧产企业源头赋码,积极推进GM2D应用落地,全力推进“物品编码治理”新模式在萧落地,已上链品种1143个。
三、下步工作
(一)数字赋能,助力改造农贸市场优模式。出台《萧山区农贸市场及农副产品销售集散点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城区品质型和镇村舒适型两类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创建和管理,实现智能支付、交易溯源、计量管理、价格监测、智慧监管等智慧管理和服务模式,为政府、市场和群众需求提供智慧便利一体化服务,提高智慧农贸市场的占比率。根据《萧山区农贸市场及农副产品销售集散点改造提升项目奖补资金发放实施细则》,加强标准化智慧农贸系统的更新维护,全力做好数字化改革场景的持续优化和创新探索,增强消费者对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工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二)数字优化,着力提升智慧农贸监管新效益。增加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公开种类,持续健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归集优化经营行为评价系统,对市场内的重点食品每日检测全覆盖,搭建监管、经营、消费三方沟通桥梁并纳入移动端一体化运行,全力构建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极力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感。结合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省市局要求,探索推进数字市场、数字商铺建设,逐步推广“线上+线下”双渠道模式,助力未来社区建设的“有得儿菜”“供销快购”等本土网络销售品牌运作,对接外卖平台,全面提升商户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帮助经营户扩大客源、增加收益。
(三)数字食安,持续拓展智慧监管生态圈。创新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手段,通过数字赋能,建设“数字食安”生态圈。深入推进“浙食链”的应用,引导新农都水产市场批发经营户应上链尽上链。全面铺开GM2D建设成果应用,推进一物一码、探索GM2D在食杂店扫码结算的深度应用。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引入HACCP或ISO2200等管理手段,通过“浙食链”系统应用、“CCP智控”应用等,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指导各市场根据《浙江省放心农贸市场认定标准(2023年)》关于肉类交易区灯光照明考评指标的要求,安装符合最新《流通领域肉类交易区灯光照明合理技术值规范》的灯具。
(四)数字迭代,合力打造智慧农贸新样板。结合“迎亚运”市场环境整治、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从市场面貌、硬件设施、消费环境、管理机制、监管模式等重要环节,打造德圣农贸市场和杭州萧山临浦综合农贸市场两个农贸新样板,以省局未来农贸市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为基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拓场景、优功能、提效率。同时,我局将会同区数据资源局,进一步探索研讨应用场景跨层级、跨部门、跨镇街运用的可能性,将智慧应用拓展到基层执法端,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和数智治理能力,全面保障我区菜篮子安全。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智慧农贸和食品安全的关心、支持!今后,希望能一如既往的得到您的大力支持!